应用实例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企业管理出版社《标准化专业工程师手册》第42页(2190字)

现以性质维——逻辑维——级别维这三维组成的空间为例,分析我国某工具研究所生产麻花钻的标准化过程。下面,我们将按照逻辑维的顺序逐项进行分析(参看图2.5-4):

图2.5-4 六维结构的应用(性质维-逻辑维-级别维)

(1)摆明问题

我国生产的麻花钻尽管合格率从1975年的29.6%上升到1979年的93.7%,但在国外市场的销售竞争中,仍未打开局面。在国内市场上,用户评价日本进口的麻花钻价廉物美,经久耐用。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只有少量麻花钻以低价出口,换取外汇很少。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从技术标准体系的制订和贯彻角度来考虑,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在产品研制过程中,没有实施综合标准化,麻花钻的尺寸参数和技术特性同ISO以及国外先进标准不协调,影响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第二,在标准贯彻中,我国麻花钻制造厂长期以来出厂的产品只勉强达到国家标准,质量上没有更高的目标。与此相反,国外工具制造厂家的名优产品实行超前标准化,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

(2)标准体系指标设计

要以新的指导思想来抓标准体系的制订和贯彻。标准体系必须迅速向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靠拢,力争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铺平道路。行业和企业都要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内控标准(包括质量标准和测试标准等)。

(3)标准化方案的综合与分析

研制单位根据工具产品在巩固国内市场并力争进入国际市场的要求下,首先在占工具总产品60%以上的麻花钻的9个基本品种上进行了试点。制定了9项麻花钻国家标准,基本参数系列和尺寸公差全面采用国际标准。在产品技术要求方面,如钻芯对称度、径向跳动以及切削试验条件等则在综合分析了美、英、德、日、苏等外国先进标准的基础上,作了合理的补充和修改。不断修改完善了质量分等规定。对于现行标准体系中没有规定的产品综合性能寿命指标,则列为一等品和优等品考核项目。

(4)方案优化

全面修订了产品质量分等规定后,全行业的产品合格率已超过历史最好水平,该单位及时把提高质量的工作从表面的外观精度转移到提高产品的耐久性和可靠性方面来,每年都按质量分等规定轮番组织各主导厂家对产品的性能、寿命进行检查。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反馈信息,不断在产品质量分等规定中及时修改考核指标和测试方法。如锥柄麻花钻、直柄麻花钻都提高了切削试验条件,修改了寿命指标,并补充了质量可靠性要求。

(5)决策

在麻花钻研制过程中,该单位首先确定了使麻花钻的质量指标接近或赶上国际水平的目标,为此必须摸清国外先进标准的水平。在ISO和西方国家的麻花钻标准中,一般只规定互换尺寸和主要精度要求,没有重要的技术条件,而这些资料又很难拿到手。但是,摸清国外先进标准水平又是不能逾越的关键的一步。为此,该单位又从美、英、德、日、瑞士、瑞典等国进口了一些样品,从样品分析测试中得到了提高质量的技术数据,找出了在设计、工艺、材料等方面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差距,明确了奋斗的目标。其次,是将标准化工作和产品设计工作结合起来,把行业的广大设计人员吸引到标准体系的制订和修订工作中来,使标准体系的制定、更新和产品设计的更新换代紧密相关。从而把标准体系水平的提高建立在产品设计更新的可靠基础上。

(6)计划实施

在标准贯彻阶段,通过质量管理这个杠杆,动员起行业各方面的力量,为生产出符合标准体系要求的产品而共同努力。同时通过质量管理渠道反馈各种信息,又为标准体系的修订、补充、改进和提高提供了大量宝贵资料。

图2.5-4表示由性质维——逻辑维——级别维所组成的三维结构。其中的实践小长方体A表示在麻花钻标准体系的研制过程中,按逻辑程序正进行到部门技术标准的决策阶段,实践小长方体B表示研制单位决定使麻花钻的标准达到国际标准。

经过全行业努力,我国麻花钻质量迅速改观。全国主导厂麻花钻切削寿命水平已赶上日本同类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完全挡住了进口产品。出口量逐年上升,1979年出口总额为724万美元,1980年上升到1260万美元,1981年提高到3150万美元,1982年达到4500万美元。

上面所述是我们试从标准化系统工程方法论的角度来分析我国麻花钻标准化过程中的成功试验。这个实例说明,虽然这个研制单位未必自觉地运用了系统工程方法论,但这个经验基本上是符合上述方法论的。从而,也可以说明一个道理,凡是符合或者基本符合这种方法论的,都会收到较好效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