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314页(766字)

【生卒】:772—846

【介绍】:

唐代大人。字乐天,自号醉吟先生,又称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山西太原),祖上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生于河南省新郑县东郭宅。少时家境贫困,曾因藩镇作乱,避难越中,颠沛流离。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补校书郎。元和元年(806),对制策乙等,调盩厘(zhōu zhì周至。今属陕西)尉,为集贤校理,不久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因上疏请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之贼,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治今江西九江市)司,移忠州(治今重庆市忠县)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出任杭州(今属浙江)、苏州(今属江苏)刺史。唐文宗立,以秘书监召,迁刑部侍郎。后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治今河南洛阳)。开成初年,改太子少傅。会昌初年,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仆射,谥为“文”。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倡导者,其诗歌主张与正统儒家诗论一脉相承,强调诗歌政治作用和社会意义,提出“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主张“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其诗今存2800余首,数量之多为唐代诗人之冠。早年多写讽谕诗,着名者如《秦中吟》10首,《新乐府》50首等,以社会政治重大问题为内容,题材广泛,境界阔大,揭露当时政治黑暗,反映人民痛苦生活。所作叙事名篇《长恨歌》、《琵琶行》,感情挚厚,形象鲜明,脉络清晰,语言谐畅和美,历来为人们所传诵。晚年多闲适之作,思想倾向消极。其诗浅显平易,通俗明快,深入浅出,自然流畅,相传老妪能解。但亦有理周辞繁、意切言激之憾。白诗影响深远,在其生前,即已传抄国外;研究白诗之学者,代不乏人。早年与元稹交谊甚厚,与之齐名,并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世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

上一篇:白兔记 下一篇:白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