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431页(213字)
唐代舞蹈。本名“功成庆善乐”,也称“九功舞”。唐贞观六年(632),唐太宗李世民回到故乡。车驾临幸,赏赐闾里。命起居郎吕才制诗配乐,曰“功成庆善之曲”。并根据乐曲编制成舞蹈。内容表现皇帝回乡,与民同乐(见《唐书·礼乐志》)。舞者为稚童八佾(64人),头戴进德冠,身着紫裤褶,长裳屣履。后改为“九功舞”,成为宫廷祭祀文舞。“庆善乐”与“破阵乐”、“上元乐”被称为唐代祭祀三大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