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兰夏德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90页(1105字)

【生卒】:1892—1964年

【介绍】:

美国新黑格尔主义主要代表人物、唯心主义哲学家。1892年出生于俄亥俄州弗雷德里克斯堡,1913年从密西根大学哲学系毕业,1915年后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服兵役三年,191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随杜威学习,曾两次在津大学进修,深受英国新黑格尔主义影响。1920年在哈佛大学进修并获哲学博士学位,1942-1944年任美国哲学协会东部分会主席,1945年任耶鲁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1955-1956年任美国神学会主席,1964年去世。

布兰夏德赞同黑格尔所主张的哲学的任务在于使人类所相信的思维的性质显明自觉化的观点,以思想的性质作为其哲学研究的对象,企图在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基础上寻求思维与存在的同一,认为观念是实现的对象,对象则是已实现了的观念。他兼用心理学和逻辑学的方法来考察“思想的性质”,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既可避免心理学的缺乏哲学原则,又可避免逻辑研究的抽象空疏。他批判了实用主义,认为实用主义的根本错误在于否认思维有它自己的目的,思维不是达到外在目的的工具,而是完成自己目的的工具。这样,他就把思维的目的分为两种:一是内蕴的目的,即达到思维内部观念之间的相互贯通形成真理系统;另一个是超越的目的即达到思维与存在一致,认识并把握实在。在这两个目的中,他更注重内蕴的目的,以此宣扬“为真理而真理”、脱离实践的论调。他认为事物都处在必然的内在关系之中,事物的性质和存在由事物的内在关系决定,认识了事物的内在关系也就认识了事物的性质和存在。思维的内蕴目的就是要认识这种内在关系。随着内蕴目的的愈益接近内在关系,超越的目的也就愈益把握住实在。认识了内在关系,也就获得了真理。他认为真理是一个贯通的系统,具有必然性、贯通性、系统性。以此他反对抽象的普遍性和外因论。他认为思维在认识内在关系把握实在时经过了三个步骤:1.明确提出问题。2.读书、参考、观摩以获得新启示。3.发明创造。他反对机械的被动论,认为思维在把握实在、认识内在关系时,心灵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具有偏向,具有先前理论的指导。因而他主张“发明就是在一个体系的控制之下,在心灵涌现的新鲜的东西”。这实质上说明科学发明有其完整系统的理论基础,但由于他宣扬为真理而真理、侈谈脱离实践的真理,因此与其唯心主义体系相一致,而对唯物主义反映论大肆诬蔑。

主要着作有:《思想的本性》(两卷本,1939)、《理性与善》(1961)、《理性与分析》(1962)、《理性与信仰》。

上一篇:布拉瓦茨基夫人 下一篇:布里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