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727页(450字)

将痘苗接种于健康人手臂以预防天花的一种方法。天花约在汉代由战俘传入我国,古医书名“虏疮”、“豆疮”、“天行斑疮”、“登豆疮”、“疱疮”等。明代前,素无有效防治方法。至迟在19世纪中叶发明“人痘接种术”。人痘接种,又名鼻苗种痘,包括:痘衣法,将痘疮患者内衣穿于接种者身上;痘浆法,将棉花蘸上痘浆塞住接种者鼻孔;旱苗法,将痘痂阴干研末,以银管吹入鼻孔;水苗法,将痘痂研末以水调匀,再以棉花蘸染塞入鼻孔。均系以人工方法使接种者感染一次天花。危险性较大。接种多次的痘痂称“熟苗”,毒性已减,接种较安全。17世纪普遍推广,成为现代免疫学先驱。康熙二十七年(1688)俄国遣人至中国学痘医,随后传遍世界许多国家。1798年英国医生贞纳在人痘接种法基础上,试种痘成功,比人痘更为安全,为人工免疫接种法拓出新路。1805传入我国。牛痘接种法遂取代人痘接种法。关于种痘的有关着作,有清人俞茂鲲《痘科金镜赋集解》、张琰《种痘新书》、朱奕梁《种痘心法》、张璐《医通》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