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窝尼亚战争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439页(816字)
1558—1583年沙俄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而进行的战争。
伊凡四世(1530—1584)积极向外扩张,急于寻找一个出海口。政府中以阿达舍夫为首的一派人主张向波罗的海扩张,库尔布斯基一派人主张向黑海扩张,结果前一派占上风。
立窝尼亚位于波罗的海东南岸,拥有纳尔瓦、勒佛尔(塔林)和里加等良港,而且地近俄国,被选为突破口。立窝尼亚相当于今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13世纪被德国立窝尼亚骑士团侵占,名义上属于教皇和德皇,实际分裂为里加大主教区、捷尔普特(塔尔图)主教区、库尔兰主教区等5个独立国家。
1558年1月沙俄悍然出兵侵占纳尔瓦、塔尔图,进抵勒佛尔,包围里加。1559年立窝尼亚封建主与波兰国王西吉斯蒙二世缔结和约,将立窝尼亚骑士团和里加大主教区置于波兰保护之下。
同年,丹麦出兵占领萨列马岛。1560年2月俄军发动新攻势,占领马林堡(阿卢克斯)、费林(维尔扬吉),俘虏骑士团卸任团长福尔斯腾堡。不久立窝尼亚发生农民起义,骑士团瓦解。
爱沙尼亚北部封建主宣布臣服于瑞典。
立窝尼亚战争国际化,变成沙俄对瑞典、丹麦、波兰和立陶宛的战争。1562年伊凡四世率军进攻立陶宛,次年占领波洛茨克,直接威胁里加和立陶宛都城维尔纽斯。
1564年上半年形势改变,俄军失败,前线指挥官库尔布斯基投敌。伊凡四世为集中权力于1565年实行沙皇特辖区制度,将莫斯科和中、南部富庶地区、沿海城市划归沙皇,原来的大贵族必须迁走。1569年波兰和立陶宛签订卢布林条约,两国合并,并与瑞典、土耳其、克里木汗结成反俄同盟。
1579年夏波兰立陶宛王斯提芬·巴托里转入进攻,占领波洛茨克、大卢基,包围普斯科夫。
1581年瑞典在北方发动攻势,占领纳尔瓦后向卡累利方向进军。1582、1583年俄国分别与波兰、瑞典签订停战协定,被迫将芬兰湾沿岸的雅姆、柯坡里耶、伊凡格勒和其它一些地方割让给对方。沙俄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的企图宣告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