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造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42页(637字)

东汉太监蔡伦总结和改进前人的造纸技术,造出了轻便、美观的纸。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今湖南耒阳)人。东汉明帝永平末年,蔡伦开始在京城洛阳的皇宫里当太监,和帝时提升为中常侍,掌管宫内杂事,并参与一些机要大事的谋划。后又兼任尚方令,负责监造皇帝使用的刀、剑和其他器物。史书记载,蔡伦做尚方令时,经他监造的刀、剑,“莫不精工坚密”,成为后世效法的榜样。他在负责尚方工作时对造纸技术也做出了重大改进。考古资料证明,我国在西汉就发现了麻质纤维纸。但当时造纸技术处于初级阶段,制出的纸大都比较粗糙,纤维组织松散,分布也不均匀,纸的表面有较多未被打散的麻筋,不利于书写,还不足以代替过去的缣帛和简牍作为书写记事的材料。105年(和帝元兴元年)蔡伦依靠尚方工匠的努力,在总结前人造纸技术的基础上改进造纸工艺,采用树皮、破布、旧网、麻头等废旧纤维作原料,造出了一批既轻便又美观的纸,献给和帝,受到赞扬。和帝把蔡伦监造的纸颁发全国各地,人们都称这种纸为“蔡侯纸”。此后,全国都开始仿效蔡伦的造纸方法,使我国的造纸技术迅速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由于造纸技术的改进以及造纸原料的扩大,纸张的价格大大地便宜起来,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纸的普遍使用。纸逐渐地取代笨重的木简和昂贵的缣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我国的造纸术从3世纪中叶的魏晋时期开始传到朝鲜,以后又经中亚逐步流传世界,对人类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蔡伦不愧为我国造纸术发明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