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州王则兵变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93页(495字)

北宋中叶时发生的士兵起义。王则是涿州饥民,流至贝州为人牧,后来投军,升为小校。他平日利用迷信习俗,宣传“释迦佛衰谢,弥勒佛当持世”。群众苦于现实,“争信事之”。其影响逐渐远播于德州、齐州。1047年(庆历七年)冬至日,王则利用信徒组织起义,参加者以士卒为主。义军很快攻占贝州,俘知州张得一,杀通判董元亨等。他们在州城破武库,放狱囚,进一步发动群众。同时建立政权组织,国号安阳,王则号称东平王,改元得圣。王则队伍中士卒居多,间或有少数州吏,是一次兵变。他们没有进一步发动农民,转为农民起义,而不思进取,只知据城而守,于是造成被动。宋朝先调集诸州兵力,进围贝州,但久攻不下。又派参知政事文彦博为河北宣抚使,督师攻城。1048年闰正月,文彦博选精壮200人,开掘地道,潜入城中。王则义军用火反攻,被宋军刺伤牛鼻后,反冲回来,义军惊奔而溃。王则开东门潜遁,后为官军捕获处死。余部退保四郊村舍,均被官军围焚而死。这次士兵起义,坚持65日,终告失败。其规模不大,影响也有限。但它是在作为镇压工具的军队中发生的,表明宋朝统治已呈不稳,正在步入危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