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剿”与反“围剿”战争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278页(1188字)

1927—1937年中国内战的主要形式。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大规模“围剿”和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的反“围剿”共有五次。第一次是在1930年12月至1931年初。蒋军10万,以江西省主席鲁涤平为总司令,十八师师长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采取“分进合击、长驱直入”战术。红军4万人,运用诱敌深入的方针,待机歼敌。12月30日,先在岗伏击,歼敌一个师部和两个旅,活捉张辉瓒。随即于1931年1月3日在东韶再歼敌半个师,此役结束。共歼敌万余,缴枪13,000枝。第二次是在1931年4—5月。蒋军20万,以国民党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为总司令,采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战术。红军3万多人,仍用诱敌深入的方针,待机歼敌。5月16日富田一战,旗开得胜。随后向东横扫七百里,15天内红军五战五捷,歼敌8万余人,缴枪2万余枝。第三次是在1931年7—9月。蒋军30万,蒋介石亲任总司令,采用“长驱直入”、“分进合击”战术。红军3万人左右,采用“避敌主力,打其虚弱”战术,首先巧妙地运动敌人,把敌拖垮,然后乘敌疲惫发起攻击。8月7—11日,红军三战三捷。9月上、中旬,红军又两战两胜。全战役共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余枝。以上中央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都是在毛泽东的指挥下获得的,都是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的胜利。第四次是在1933年2—3月。蒋军30—40万,以顾祝同为总司令,陈诚为前敌总指挥,实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和“分进合击”战术。红军在周恩来、朱德领导下,先在黄陂,后在草台冈和东陂,两战两捷结束此役。歼敌2万人左右,缴枪15,000余枝。第五次是在1933年10月至1934年10月。这次蒋介石调动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其中用50万军队进攻中央苏区。蒋军仍实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采用“步步为营,节节进剿”战术和堡垒政策。红军在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者的错误领导下,先实行冒险进攻,受挫后,转为保守主义的防御,苦战一年,损失重大。红军主力被迫撤出中央苏区,开始长征。在中央红军进行反“围剿”战争的同时,鄂豫皖、湘鄂西等地的红军也展开了反“围剿”战争。1930年11月至1932年5月,鄂豫皖红军粉碎敌人三次大规模“围剿”,共歼敌5万多人。1932年6月,蒋介石调动主力部队向鄂豫皖红军发动第四次“围剿”。红军先在七里坪打了胜仗,后因张国焘的错误领导,红军日益被动,主力被迫于10月撤出根据地,向川陕边界转移。“围剿”是国民党军队围攻红军的反革命战争,它脱离人民群众,因而屡遭失败;反“围剿”,是红军打破国民党军队围攻的革命战争,它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赞助,因而屡屡取胜。只是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者的错误领导,红军才受了极大的挫折,一旦纠正了“左”倾错误,红军就由被动变为主动,胜利完成了长征,并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