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研究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山东人民出版社《财税会计辞典》第410页(1118字)
是对准备建设的项目进行系统的综合性调查分析和技术与经济的论证。这是一门运用多种科学成果,以保证建设项目最佳经济效果的综合性科学,是基本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建程序的组成部分。其任务是:根据国民经济长期规划和地区规划、行业规划的要求,对建设项目在技术、工程和经济上是否可行,进行全面分析论证,作多方案比较,提出评价,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可行性研究内容因建设项目不同而有差别,我国现行规定的工业项目一般要具备以下主要内容:
1.总论:(1)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2)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2.要求预测和拟建规模:(1)国内外需求情况预测。(2)国内现有工厂生产能力的估计。(3)销售预测、价格分析、产品竞争能力,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4)拟建项目的规模、产品方案和发展方向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
3.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情况:(1)经过储量委员会正式批准的资源储量、品位,成分以及开采、利用条件的评述。(2)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的种类、数量、来源和供应可能。(3)所需公用设施的数量、供应方式和供应条件。
4.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1)建厂的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地质、地形条件和社会经济现状。(2)交通运输及水、电、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3)厂址比较与意见。
5.设计方案:(1)项目的构成范围,技术来源和生产方法,主要技术工艺和设备选型方案的比较,引进技术设备的来源国别,设备的国内外分交与外商合作制造的设想。(2)全厂布置方案的初步选择和土建工程量估算。(3)公用辅助设施和厂内外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和初步选择。
6.环境保护:调查环境现状,预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环境保护和“三废”治理的初步方案。
7.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8.实施进度的建议。
9.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主体工程和协作配套工程所需的投资。(2)生产流动资金的估算。(3)资金来源、筹措方式及贷款的偿付方式。
10。社会及经济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