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功运动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河北人民出版社《思想政治工作知识辞典》第224页(693字)

中国人民解放军发扬革命英雄主义,为人民建立功劳的群众运动。它是在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创造战斗英雄和工作模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军队政治工作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重大发展。立功运动为华东野战军一师二团首创。解放战争开始不久,这个部队多数连队就建立了“功劳簿”,后来在战斗中又提出了“在战场上比比看,为人民立功劳”,“把功劳记在功劳簿上”等口号,对鼓舞部队士气起了很好的作用。随着解放战争的发展,为使部队在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情况和任务多变的情况下,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和必胜的信念,该团领导机关于1946年10月8日决定扩大“功劳簿”的作用。向党员发出了“党员应在功劳运动中首建头功”的号召,向部队提出了“有功报功,论功行赏,人民功臣,个个尊敬”,“有了功劳不骄傲,功劳上面加功劳”等口号。同时还建立了“三证”制度,即:个人有一个“功劳证”,功劳跟人走,调到哪里也光荣;连队有一个“功劳簿”,部队光荣,永远光荣;给家里发一个“功劳状”,一人立功全家光荣。从而使功劳运动很快在全团掀起了热潮。同年10月10日,山东军区和山东省政府也联合颁布了在山东自卫队中开展立功运动的暂行办法。11月11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短评《广泛开展立功运动》,称赞立功运动是人民自卫战争的一个创举,号召全解放区普遍开展立功运动。到1947年初,立功运动在全军上下形成了气壮山河的群众运动,对激发部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推动解放战争的发展起了伟大的作用。立功运动是党的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以后的革命实践中又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并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

上一篇:诉苦运动 下一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