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加斯加华人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北京大学出版社《世界华侨华人词典》第47页(683字)

达加斯加华侨及其后裔。马达加斯加于1896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60年6月26日宣告独立。1975年12月改名为马达加斯加民主共和国。为非洲华侨、华人最多的地区之一,仅次于毛里求斯和留尼汪。据马达加斯加1975年人口普查统计年报公布的数字,保留中国籍的华侨有4039人。华侨到达该岛的最早年代可追溯到19世纪50年代。在马岛的坟墓中发现了不少中国瓷器,其中有的是中国商人和旅行者带去的。1896—1897年以后,法国殖民当局陆续从中国招募了契约华工到马岛。马岛华侨多来自广东南海、顺德两县。中国人移居马岛的最高潮时期是在中国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前后。1910年华侨人数为540人,1931年为2516人,1941年为3637人。以后中国移民人数一度减少。1949年前后,中国移民人数有所增加。华侨、华人人数从1951年的4900人增至1961年的8901人。据官方统计:1967年华侨、华人人数为9203人,1973年为10519人,1986年约1万多人。早期马岛华侨的职业多为中介商、小商贩,少数人经营中小型工厂、种植园,或在马岛企业以及外国公司、企业中当高级雇员、公司经理、副经理、秘书和公务人员。1987年,华侨华人经济约占当地经济的5%。该岛曾有华侨团体几十个,华侨领袖主要有陈远标、岑浩安等。至1987年,无全国性的华侨社团,全国6个省各有一个华侨公社。中国抗日战争期间,马岛华侨社团开展募捐活动,仅1944年6月,马岛中国国民党和另外两个后援组织就筹集了484500法郎。主要的华侨历史遗迹是两座关帝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