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伊藤东涯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41页(2227字)

【生卒】:1670—1736

【介绍】:

江户时代中期的儒学家。京都人。仁斋的长子。名长,字原藏,号东涯,又号慥慥斋,私谥绍述。东涯继其父亲学业,手不释卷,唯书是好,在家讲学,终身不仕。其为人恭俭谨慎,拙于表达。时有徂徕学派,声势颇高,与东涯对峙而鸣。徂徕一派学人,每臧否东涯不止,东涯不以为意。或有徂徕门而入东涯门者,东涯亦欣然授之。其学虽承其父,整理绍述,然亦有发扬广大者。《绍述先生文集》卷首藤原常雅序称曰:“伊藤古学辨明圣旨于数千年之后,数千里之远,且其作文取法于韩欧,将以资之而阐明圣人之道,徒事词藻而已耶?其子东涯克继其志,不毁其声,盖有是父而有是子,天实为之也,其文章承之于父温纯精粹,不特为一世巨擘耳,殆可追踪于古人矣。”东涯着述颇丰,据《日本诸家人物志》所载,多达53种。哲学方面的着作有《辨疑录》二卷、《古学指要》二卷、《学问关键》一卷、《天命或问》一卷、《复性辨》一卷、《古今学变》三卷等。在这些着作中,东涯仍然强调气一元论,反对程朱的理先气后说。同时反对道统论,指出:“圣人之道衰,而道统之说作;道统之说作而圣人之道隐,甚矣哉!道统之说,非圣人之意也”。东涯说,这是因为道充塞天地之间,无尝止息。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智者见之谓之智,仁者见之谓之仁,百姓日用而不知。道之所以为大即在于此。东涯的人学思想主要有,强调道就是人事,离开人事,别无所谓道。主张人心为一,在人心之外,并没有与人心相对立的道心。认为性善是就气质而言。性是通过情来表现的。情就是人的喜、怒、哀、乐、食、色等的不伪饰的感情要求,此情即可为善,故性善。

(1)道即人事 东涯与其父一样,不关心形上玄虚之道,强调道是与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他的父亲认为道即是人道,他认为道即是人事,其基本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东涯说:“道者毕竟人事而己矣,外人事而别无所谓道者”。由于人事繁多,不可以一端尽,因而道之为名也不可以一目而穷。如仁、义、礼、智、孝、弟、忠、信等,皆为之道,此诸种之道,即是随人事不同而异其名。又如,百里之国,必有君长,十家之聚,必有联伍,必有父子,必有夫妇,必有兄弟朋友,人处其间,必有接之之道,所处不同,而接之之道亦异。东涯进一步指出,道的本意是往来通行,是人由焉而行之者。这样,道对人来说就有一种永恒的常规意义。照东涯的说法,即推诸天下,而天下之人,莫不皆然,通之古今,而古今之人,莫不皆同。人何去何从,莫不以此而行。

(2)心即人心 宋儒把心区分为二:一曰人心,一曰道心。程子谓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朱子说本于性命为道心,出于形气为人心,道心为主而人心听命。《叶少蕴避暑录话》亦说,所谓人心,是指喜怒哀乐之已发,而道心则是指喜怒哀乐之未发,等等。东涯反对这种把心一分为二的观点。他认为,心决非有二,而心亦即人心,并不存在与人心相对立的道心。指出古圣贤言心,都是从已发上说,而没有未发之论。如孔子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称颜子的“其心三月不违仁”,其心皆就已发而言。而孟子的“心之官则思”、“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等,所说的心也是从发用、已发上立言,而没有已发、未发之说。那么东涯所说的已发之心究竟是什么?是人人具有的有情感能思虑能分别的心理。东涯指出,心只是一,即人心,其所欲不过是声色臭味,所感不过是喜怒哀乐,不仅上智下愚相同,乃至禽兽虫亦莫不如此,并不存在或为善或为恶的心之本体。所谓善,所谓恶,只是就人心所思及施诸于事是否合乎规矩而言。圣人教人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人心在表现的时候合乎规矩。

(3)性即气质之性 宋儒分性为二:即气质之性与天命之性(或本然之性),仁斋反对这种观点,认为性即是气质之性。东涯继承这一思想,强调指出:“性者,人主受之名也。”人生而有耳目口鼻之欲,所欲又各自不同,这就是性,既然性即是气质之性,那么性善自然也就要从气质而说。东涯说:“吾学以耳目口鼻之欲为性,而亦必言性善者,盖就耳目口鼻而见其善也”。如目之欲色,口之欲味,是人之性,但不搂东家之处子,不受嗟来之食,就是性善。在气质之外无性,亦无性善。东涯指出,人之气质虽有不同,但同是一类,因而都能表现出善性。从这一意义上说,圣人与人相同。东涯专门作《与人同论》,指出人皆可以为尧舜,就是因为我与尧舜属于同类,都具有仁义之善性。这是人之所以为人而不同于动物的本质所在。

(4)因情知性说 与上述思想有关,东涯又提出了因情知性说。他给情下了一个定义,说:“情只是人心之所同然”,“情者好恶之实,人心之无伪饰者也”。显然东涯所说的情,即是人的感性需要,这些感性需要自然而然地加以表现,毫无造作,毫不伪装,此即是情。东涯接着提出,从人的这种真实之情中,可以知道人性,可以知道人性之善。因为凡物致饰则失其性,损坏则亦失其性,于此就难以看到真实之性。而情正好就是指人心人欲得以如实地表现,没有伪装,没有破坏。由此出发,东涯主张扩充实现人情,通过人情的不断实现和扩充,以表现善性。他反对宋儒的复性说。认为复性之说,就是要控制和消灭人情、人欲,使人一念不动,一尘不染,形如槁木,心如死灰,这样的人没有什么性善可言。

上一篇:雨森芳洲 下一篇:人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