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中江兆民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56页(2541字)

【生卒】:1847—1901

【介绍】:

日本近代自由民权运动理论家、政治家、哲学家。幼民竹,后改笃介,号兆民。出生于土佐国(今高知县)下级藩士之家。14岁丧父,家境贫困,由母亲抚养成人。兆民自幼学习汉文,经、史、子、集诸书皆读之,尤喜《史记》、《庄子》。17岁起习荷兰文,接触洋学。后又学法语、英语。25岁作为政府派遣留学生,被派往法国留学,学习法学。但在法国留学期间,兆民深深埋头学习哲学、历史和文学等。1874年回国,先后任元老院书记官、外国语学校校长,但均辞职。后开办法兰西学塾,从事教育工作,讲授政治、法律、历史、哲学等课程。1880年参加自由党,并任《东洋自由新闻》主编。1882年又刊行《政治丛谈》、《自由新闻》,宣扬自由民权学说。用汉文译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附以解说,名为《民约译解》,连载于《政理丛谈》上,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誉为“东方的卢梭”。1887年,日本政府镇压自由民权运动,制订了“保安条约”。兆民与570多位民权派人士一起被政府逐出东京,到了大阪。在大阪创办《东方新闻》,继续宣扬自由民权思想。1899年,政府颁布宪法,赦免政治犯,回到东京,主编《日刊政论》。1890年当选为大阪府议员,后辞职。1893年转向实业界,因失败而作罢,后又转政界。1901年患咽头癌,诊断只能再活一年半。兆民凭着自己的顽强意志,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写出了《一年有半》和《续一年有半》,出版后轰动了日本的思想界。除了上面的译着外,兆民还译有《非开化论》(即卢梭的《科学艺术论》、《理学沿革史》(A·Fouillee:Histoire de laphilosophie)及《维氏美学》(E·Veron:Esthetque)等,并着有《三醉人经纶问答》、《平民的觉醒》等。在思想理论上,兆民主要是宣扬自由民权理论,反对封建专制。他提出了日本“自古至今没有哲学”的论断,引起了哲学界的许多争论。他主张无神论,认为“躯壳是本体,精神是其活动即作用。若躯壳死,精神亦即时消灭”。兆民的人学观点有,肯定“人而非自由权者非人也”的命题,强调人的自由的重要性。对人的形体与精神的关系作出了颇有特色的说明。认为生是有限的,死是无限的。指出人是否有自省能力,是人精神是否健全的证据。

(1)人生而无自由权者非人也 在西方近代自由主义、特别是卢梭“天赋人权”思想的影响下,兆民承担起了向日本国民介绍传播自由民权的任务。作为“东方的卢梭”,他是日本近代英勇的自由民主斗士。他承继卢梭“人生而自由平等”的观念,在强调“人而无自由权者,非人也”的命题时指出:“坠地而呱呱啼、皇皇泣者是人乎?曰:否!是人之儿,尚未成人者也。夫呱呱啼、皇皇泣者非宣发其所思而不自知乎?苟宣发其所思时,谓之自由权之萌芽,无不可也。夫人之儿尚未成人者,犹有自由之权,岂五尺躯大男儿而无权可谓人哉!”那么自由是什么呢?兆民按照性质,把自由分为天命之自由与人义之自由。所谓天命之自由,即为“上古之人,肆意为生,绝无被检束,纯乎乎天者也”。所谓人义之自由则是指“民相共约,建邦国,设法度,兴自治之制,斯以各遂其生,长其利,杂乎人者”。兆民认为,自由的种类主要有:心神的自由与行为的自由。行为的自由又包括:一身之自由、思想之自由、言论之自由、集会之自由、出版之自由、结社之自由、从政之自由等。在兆民看来,自由对人是极其重要的,“盖自由之为物,譬之草木,犹如膏液”,人无自由,如同花木,“不能放其天性之香色,遽见似美,迫而胝(睇)之,索然无生气”。人之所以进取向上,正是由于人有自由之权。

(2)论人的形体与精神 对于人的形体与精神的关系,一般有两种见解:一是认为形体为精神的基础,形体不存在,精神亦随之消失;一是认为精神并不依赖于形体,它是完全独立的,因而形体不存在之后,精神则照样存在。兆民继承了第一种见解,把形体作为本体,认为精神只是形体的作用,身躯死亡,精神亦即消失。“身躯是本体,精神是身躯的活动即作用。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身躯一旦停止了呼吸,它的作用即视觉、听觉、言语、行动就要立即停止。也就是说,身躯如果死亡,精神就要消灭,恰象薪已经烧尽,火就要熄灭一样”。兆民强调,所谓不朽或不灭,并不是精神所具有的属性。在他看来,要说不朽不灭,身躯倒是有这样的属性。因为身躯是由若干种元素结合而成的。而死亡只是这些元素的分解。但元素的分解并不是消灭。它们仍分别存在于世界的某些角落中。有的混入河水,有的粘附于店铺所陈列的物品上,有的随着空气一起被呼吸,有的被草木的叶根所吸收。兆民认为躯体不朽的观点是颇具特色的。

(3)论人的自省能力 兆民认为人有没有自省的能力是检验人的精神是否健全的证据。他所说的自省的能力,是指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进行自我反省的能力。正是人有了这种能力,他就能对自己的行为正当不正当作出正确的判断。正当的内心就感到愉快,不正当的就自己悔恨。在兆民看来,人有没有自省的能力与其说是聪明和愚笨的区别,倒不如说是人与兽的区别。“有这种能力的就是人,没有这种能力的就是兽”。兆民还指出,运用自己自省的能力检查自我,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达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这是十分幸福的。而那些完全丧失了一种自省的能力,感觉不到自己的行为是好是坏的人物,就是世界上最坏的人物。

(4)论生死 兆民认为,人的生是有限的,而死后则是无限的。一个人活七、八十岁,也可说是长寿。但死亡以后却是永远无限的。拿七、八十岁与此无限相比,真是短命,微不足道。他还说,人一生下来,就是慢慢在走向死亡。因为如果他是朝着七、八十岁的寿命前进,他就一刻不停地在向那个终点接近。对于自杀,兆民指出,在犯了违背道德和人情的严重罪行以后,自己悔恨,而不知所措的时候,自杀寻死,以忏悔罪过,这样的自杀,就不一定是坏事。至于为了金钱、疾病等原因而悲观失望,企图自杀,这只是过分懒惰和脆弱的表现。

上一篇:西田几多郎 下一篇:人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