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崎正和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71页(1862字)
【生卒】:1934—
【介绍】:
日本现代思想家、艺术评论家。出生于东京。1956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哲学科。先任关西大学教授,现任大阪大学文学部教授。专攻东西方艺术论、戏剧论。但研究领域十分广泛,戏剧创作、文艺评论,文明评论、社会评论,都有所涉及。着作除《山崎正和集》十二卷外,尚有《演技精神》、《向暧昧的冒险》、《柔和自我的文学》、《柔和个人主义的诞生》等。其人学思想有,对欲望进行了分析,认为在人的欲望中,物质消费欲望虽是最基本的欲望,但这种欲望并非是无限的,一旦满足快乐亦即消失。因为这种俗望所追求的是消费量及其结果。与这种欲望不同,另一种欲望是一种延长满足的欲望,它注重的不是物质消费量及其消费结果,而是消费过程,即尽量在消费过程中享受快乐。讨论了自我,认为在现代产业革命的影响下,自我完全变成了生产性的自我与独善的自我。但这种自我并不能持久,随着“脱产业社会”的到来,自我就要转换成消费的自我与容含了被动性的自我。并认为产业社会的自我是一种“技术人”,而脱产业社会的自我是一种艺术人。与上述这种自我理论相关,提出了“坚硬自我个人主义”与“柔和自我个人主义”两个对立的观念,指出从前者转变为后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1)论欲望 山崎分析了两种欲望,一是物质消费欲望,另一种是延长满足的欲望。在他看来,对于人来说最大的不幸当然是连物质欲望都不能满足。但是,他还有另外一种不幸,即极其简单地满足欲望。对于贪吃食物的人,他的可悲是他的胃有限度,不管多么好的食物,超过一定限度,他就不能再吃了。而且,人的官能的快乐有一种相反的性质,即随着欲望的满足,快乐也就开始递减,最后变成为痛苦。物质欲望的满足是在未完成中确立的,一旦完成,满足感也就消失了。山崎指出,柏拉图说的人的世俗快乐不是纯粹的快乐,它一定包含着痛苦,就是这个意思。物质消费欲望之所以会带来痛苦,是因为它追求的只是一定的目的或结果,它注重的只是消费的量,而这些都容易达到,一旦满足就转化为痛苦。但与此不同,人还有另外一种欲望,即延长满足的欲望。它虽然也要消费一定的物质,但它的目的不是完成消费,也不在消费量的多少,而是注重消费过程,即在消费过程中,延长满足感。就食物来说,它不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消费最多的食物。相反,为了快乐和尽情享受,它要在最长的时间中,消费最少的食物。山崎把这种延长满足的欲望称为欲望的欲望或精神的欲望。他指出,这种欲望没有满足的界限,具有到处膨胀的性质。但是,它可以避免生命力的荡尽和瞬时终结生命,它对人更具有积极的意义。
(2)论自我 山崎认为,在现代产业社会中,自我是生产性的自我和独善的自我。所谓生产性的自我,一方面是指人为了急迫满足欲望,把生产的目的变成积累。而积累(财富欲或金钱欲)是无限的。自我为了积累,就成了生产至上的自我。另一方面,生产性的自我是指通过生产行为,把自己限定为具有一种能力的存在,即把自己作为一个具有一定技术的人,作为一个具有效率的工具自由地使用自己。自己不仅是生产的目的,同时也是生产的手段。在生产性的自我中,自我是自主的、操作性的主体,他完全排除了受动性。与生产性的自我相关,独善的自我是一种精神性的自我,是一种为了信条而可以牺牲肉体的自我。这种自我主张意志,不为感情所动,是理性的。他把自己对象化,同时也把别人对象化。他把自己作为实现目的手段,也把别人作为实现目的手段。他对于自己是克已的,对于别人是傲慢的。山崎指出,生产性的自我与独善的自我,是产业化社会的产物。随着脱产业化社会的到来,这两种相关的自我将不复存在,将出现一种消费的自我和容纳了受动性的自我。山崎认为,消费的自我的主要特性是,不急于满足欲望,而是延长欲望的满足;不是只求生产积累,抑制、推迟消费,而是以消费为目的。它是容纳了受动性、被操作性的自我。它是一种对立,是在对立中的存在。
(3)论柔和的个人主义 与上述思想相联系,山崎提出两种不同的个人主义。一种是刚直的、硬性的个人主义,另一种是柔和的个人主义。前者在生产性、独善性自我中表现出来,后者则是在消费性、对立性自我中表现出来。他指出,坚硬的个人主义,对于人来说,决不是普遍的现象,它只是产业化社会诞生后的历史产物。随着产业化社会为脱产业化社会所取代,坚硬的个人主义就要转换为柔和的个人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