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斯特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287页(2217字)
【生卒】:1871—1922
【介绍】:
法国作家。1871年7月10日生于巴黎一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医生,但任过卫生总监,母亲是富有的犹太经纪人的女儿。普鲁斯特自幼患哮喘病,终身为病魔所苦。1922年11月18日死于巴黎。在中学读书时获得过哲学荣誉奖,中学毕业后自愿在军队服役一年,服役期满在法学院注册,经常去政治学院听课。父母期望他将来涉足外交界或在审计法院谋一职位。后到巴黎大学继续学习,获文学士文凭,听过柏格森的课,柏格森对时间的观念及其直觉主义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过启迪作用。大学毕业后,经常为杂志撰稿,同时为不使家里失望,在图书馆当了一名馆员。少年和青年时代,普鲁斯特热衷于出入交际场所,经常参观博物馆、展览会,听音乐会,会晤作家、艺术家,混迹于贵妇人之间,成为上层社会的“时髦少年”,但他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磨炼分析批判能力。他后来的作品基本取材于这个时期的经历。1900—1906年左右,他翻译、介绍了英国艺术评论家罗斯金的作品,罗斯金对他影响很大。1906年起,他的哮喘病不时发作,只能闭门写作。在写作自传小说《若望·桑德伊》和美学论文《驳圣伯夫》的同时,开始构思长篇小说《追忆逝水年华》,从1906年开始写作,到1913年,全部布局轮廓已定。他夜以继日地写作,终于在去世前将作品全部完成。小说共七部分,作品的第五、六、七部是在作者死后发表的。小说主线是一个人对自己青春的无限怀恋与追念。作者将细致的思想变化、动作举止,转瞬即逝的印象抓住并纤毫毕现地记录下来。他对形形色色的人类情感作了探索,深入研究过心灵的间歇,爱情中的自动诱发因素,情人之间常产生的不协调等各种心理现象。小说打破了寻常的时空概念,通过回忆,再现人的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他的回忆是意识不断地涌现的表现,而不是单纯的往事追忆。它如梦幻一般从潜意识唤起,重新出现潜留在我们身内的消失的岁月。作者以艺术的形式熟练运用柏格森的心理时间概念,把时间作为主宰这部作品的“精神人物”,作为整部小说的纲。小说的主人公“我”觉得自己的生命慢慢地失去了魅力,但他另一方面却战胜了时间,他通过富有情意的叙述追索逝去的生命,再现过去的存在,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快慰和幸福,作品中的“现在”丰富了生命中的“现在”,造成了永恒的”现在”。“对于一九〇〇—一九五〇年这一历史时期而言,没有比《追忆逝水年华》更值得纪念的长篇小说杰作了”。正是这部小说奠定了普鲁斯特的不朽地位,他革新了小说的传统观念,对西方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公认为20世纪最主要的小说家之一。
(1)论真实 普鲁斯特的真实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物质真实,即通过我们的感官感受到的那个实体性的外在世界;第二个层次是概念真实,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真理,它们往往被认为是独立于我们本身之外的客观规律,实际上却是由我们的智能所制定的有关外部世界和我们自身的一些规则;第三个层次是超验真实,这是一种神秘的、形而上学的真实,它是在物质真实之外、之上、之内的某种看不见、摸不到的假设的秩序,它比物质真实更重要,更真实,人生的意义和艺术的真蒂即寓于此,只有借助于直觉,我们才能感悟到这种真实。普鲁斯特在此基础上又将真实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外在的、物质的、简单的、同一的、客观的真实,另一种是内在的、心理的、复杂的、特殊的、主观的真实。普鲁斯特认为,外在的客体和内在的意象是同时并存的,各有其固定的品度,又有其相互的关系。因此“每一印象都是双重的,其一部分包涵在客体本身之中,另一部分是客体在我们心中的外延。”
(2)论自我 普鲁斯特认为,在任何场合,我们所认为单一的自我,其实都是多元人格的组合,其中每一元都有其内在的结构和特殊的反应机制,随着外在环境影响和内在心理节奏的变化,这多元人物组合中的某一元就暂时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同一个自我在某日表现出来的个性人格,就和次日所表现出来的大相径庭。昨日之我已弃我而去,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普鲁斯特把昨日之我的消失称之为“部分的和不断的死亡”,每一个消失了的昨日之我,都是自我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个昨日之我不断地消亡,势必危及自我整体的生存,因此,在死亡的威胁面前,人们必须追寻失去的自我,才能获得生存的意义。
(3)论时间 普鲁斯特认为,存在着两种时间,一种是外在的可以量度的客观时间,另一种是人们对于时间流逝的内在经验。人在空间中所占据的位置是有限的,人在时间中所占据的位置却可以无限地延伸。保存在记忆中的往昔意象是可以在目前再现的,从内心的感觉来说,心理时间中的过去和现在可以重叠的,而在这两者重叠的一瞬间,我们就找到了失去的自我。一些听觉、触觉、味觉的特殊印象触发了我们的联想,把过去和现在叠加在一起,使我们难以捉摸自己究竟处在哪一时刻之中。然而,感觉到这种印象的内在的自我,“只有以现在和过去的同一性作为中介,才能显现出来,而这内在的自我能够在其中生存并且欣赏事物之本质的唯一环境,乃是超越时间”,在冲破时间牢笼的一瞬间,人就摆脱了死亡威胁而感到无所畏惧。所以复得失去的时间,就是找到了昨日的自我;超越时间,即意味着战胜死亡,使自我获得永恒的价值,生存也就具有了绝对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