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刘向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370页(1700字)

【生卒】:前77—前5

【介绍】:

汉代着名经学家,思想家。字子政,本名更生,汉室宗亲。年十二由父刘德保任为辇郎。既冠,擢为谏议大夫。宣帝时以通达能属辞文而面对诏命。帝兴神仙方术,刘向据书言可得炼黄金,费多而不验,以此下死罪,后得免。恰《谷梁春秋》立官学,征刘氏受之,讲论“五经”于石渠阁,复拜为郎中、给事中等。因与外戚矛盾,被系狱,免为庶人。刘氏亦多次上书辩白。成帝即位,复进用,拜为中郎,又迁光禄大夫。是时外戚王凤等专国,刘氏身为宗室遗老,以为外家日盛必危刘家,力谏帝黜王氏,帝力弱,终不能。帝亦颇信刘氏,然亦无力重用。刘氏列居大夫之位前后凡三十余年,数上疏言得失,陈法戒,以助观览。帝虽不能尽用,然内嘉其言,常嗟叹之。刘氏着述甚多。除上疏外,尚有《疾谗》等八篇,悼己及同类每受佞臣之陷。又撰《洪范五行传记》,集合上古以来符瑞灾异之记,推迹行事,凡十一篇。又集辑《列女传》凡八篇。然最代表刘向之思想的,乃其所辑录之《说苑》,因其新序之,故又称《新苑》。刘氏一生热衷政治,故所着所编,皆为政鉴,而《说苑》之旨,亦在佐人君之政,堪称一部政治教科书。刘氏“为人简易无威仪,廉清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刘氏的思想颇受董仲舒天人感应之说的影响。在人学思想方面,他认为“天之所生,地之所养,莫贵乎人”,并认为人性本来都想善修其德,然一旦受到私利的败害,就无法成就。在人的道德行为方面,他强调人之道莫大于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强调做人应父子相互为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道德修养。刘向所序之《说苑》现存共二十卷,近人何宗鲁《说苑校证》较为完备。

(1)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刘向的天人关系论讲的是灾异报应之说。他的感应说的基础亦是人法天地。他认为,天有日食,地有地震,所以,圣贤若不得行其道,就会灾异并作。灾异的出现,是天对人之过错的警告,对于国君则是对其失政的告诫。刘氏以史实为据,以为楚庄王见天不出妖地不出孽则忧,认为是上天忘记了对他的关切;而秦二世在位时,天虽有变动于上而不察,以至身亡国灭。所以他认为,“和气致祥,乖气致异;祥多者其国安,异众者其国危,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然而,他又认为,众人之智,可以测天,天道是可以认识的。妖孽不能战胜善政。人如果见灾异而警觉,祸反可为福。刘向也认为天道有赏善罚恶的道德作用,即“夫有阴德者必有阳报”,认为天地无亲,常与善人,把天作为最后的道德依据。

(2)存亡祸福皆在己 刘向认为,人间的祸福都是由人自己造成的。忧虑生于疏忽得意,祸害每起于细微之处。嗜欲是逐祸之,取虐于人是趋祸之路。他又认为,祸患生于多福,所谓“福者,祸之门也”。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他认为,人的福祉的产生在于讲求道德,言行慎约。另一方面,人一旦有忧患,如能“恐惧敬事,则必有善功而福至也”。富贵无常,唯德是存。刘向又认为,祥者为福之先兆,殃者为祸之先兆。但祥灾本身并不能决定福祸,而只是福祸之致的先兆。因为,如果欠祥而为不善则福不生,见殃而为善则祸不致。反过来说,“存亡祸福皆在己而已,天灾地妖,亦不能杀也”。妖孽不败善政,一旦至治之极,祸反可为福。总之,为善者天报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以祸,福祸的根源,还在于人自己的行事。

(3)治国之道爱民而已 刘向具有明显的重民主义思想。他断言:“治国之道,爱民而已。”在刘向看来,所谓爱民,就是利之而勿害,成之而勿败,生之而勿杀,与之而勿夺,乐之而勿苦,喜之而勿怒。他认为,天之生人并非为君而生,天之立君亦不是仅仅让他享有其位。真正的天意是反对君主行其私欲,要求君主负起君位的责任。圣人将天下之人看作是赤子,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养长育之,唯恐其不能健康成长。如果对人民有利,即是对国君有利。政治的目的是缓刑罚而趋民时,使人民富裕而长寿。刘向的重民思想也只是从君主为人民着想这一角度进行论述,并未触发人民的需求。

上一篇:《盐铁论》 下一篇:人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