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刘基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464页(2217字)

【生卒】:1311—1375

【介绍】:

中国元明时期思想家文学家。字伯温,处州青田(今浙江青田)人。早年曾“欲作道未遂”,后从郑复初受濂洛之学。22岁举进士,后任元朝官吏。因与上层意见不合,一度弃官,隐居着述。1360年应朱元璋之聘,到应天(南京)作朱元璋幕僚,在辅助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中立下功勋,后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尽管刘基一生奔波于仕途,但他也讲儒道,谈心性,形成一些思想。在哲学上,他主要承续于宋明理学,特别是程朱理学。在人学思想方面,也基本上没有脱离程朱学说的模式。他认为,“人者天之子,假于气而生”,因为万物禀赋的气有清浊、厚薄的差别,所以便产生万物的性与形的差别。人只能根据事物的具体形性加以训化,而不能违背天性。刘基还依据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之辩,认为理性是善的,气情是恶的。他还谈到“天人相与”的观点。刘基涉及人学的着作主要有《郁离子》、《天说》、《春秋明经》等。

(1)人者天之子,假于气而生 刘基认为天是浑然一团的气,万物与人都禀气而生。他说:“夫天浑浑然气也,地包乎其中,气行不息,地以之奠。”他谈到人与物的形成和天之气的关系说:“天以其气分而为物,人其一物也”。“人之得气以生”。就是说,人和万物都是禀天之气而生。“天下之物,动者植者……,出出而不穷,连连而不绝,莫非天之气也”。刘基设想,从天之气到包括人在内的万物形成,其间要经过阴阳、五行、七矅的作用。就人和天的关系,他说:“故物之大者一,天而无二。天者,众物之共父也。神仙,人也,亦子之一也,能超乎其群,而不能超乎其父也”。人是天的众子之一,且永远不能超过其父亲。

(2)教可行于质近道难化乎性成 刘基认为,天之气赋于人与万物各自具有不同的形和性,后天的教化只能使这种形和性接近,而不能使之根本变化。他说:“天生物而赋之形与性,寿夭贵贱,司命掌之,弗可移也。夫是谓之天常。”人与万物的形、性、寿命长短、高贵低贱,都是由天掌管的,是不能改变的。之所以产生这种差别,根本原因在于禀赋的气有清浊、厚薄之不同。所以万物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各自的功用,并成就自身。“万物并育不齐其用而各有用,五气迭运不同其功而皆成功”。刘基肯定万物的差别是天生的,进而要求人要根据万物的特点来合理的进行训化、使用。他说:“故教可行于质近,而道难化乎性成。是以御之智,不能训猿以礼;神农之圣,不能服豕而耕。”就是说,猿有猿的形与性,有猪的形与性。即使有御龙的智慧,也不可能让猿懂得礼节;即使有神农的圣明,也不可能让猪去耕田。刘基看到人与万物的差别,肯定人力难化其性成,这个思想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把这一思想运用到对人性的看法上,则认为人性一旦形成,则不可移易,带有浓厚的形而上学性质。

(3)理与性为善 刘基沿袭了宋明理学关于天理人欲的思维模式,来论证人性善恶的问题。他认为,性与理相当,是善的。但是,理不能独行,必载于气而行;性也不能独行,必载于情而行。因为“气有正有邪”,“正气福善而祸恶,邪气祸善而福恶,善恶成于人而祸福从其所遇,气有所偏胜,人不能御也”。人力不能抵御天之正气与邪气的侵袭。在刘基看来理是纯善的,性也是纯善的,由于禀赋的气有正与邪的区别,便产生了善与恶的区别,从而使人性有善与恶的差异了。刘基说:“气之邪也,而理为其所胜,于是乎有恶人焉。”同样,性是善的,而情则有善有恶。刘基把气与情形容为毒药和锋刃,他说:“气者,道之毒药也;情者,性之锋刃也。知其为毒药、锋刃,而凭之以行者,欲使之也。呜呼!天与人神灵者也,而皆不能不为欲所使,使气与情得以逞其能,而性与道反随其所如往。造化至此,亦几乎穷矣。”就是说,邪气与情欲就像毒药和锋刃一样,倘若不加以限制,就会破坏人的善性,破坏原有的性、理。可见,刘基的理气观、性情观,依然没有摆脱宋明理学把“天理人欲”对立起来的思维樊篱。

(4)天人一理有感则应 刘基沿袭董仲舒以来的“天人相与”之学,在《春秋明经》中提出了天人感应思想。他说:“气,母也;人,子也。母子相感,显微相应,天之理也。”天与人的关系如同母与子的关系,相互感应。人有嗟怨之气,则与天上的阴气邪气相感,即所谓“怼怨之气积于下,而阴阳之气沴于上”,“愁叹之声,怨愤之气,上彻于天,而戾气为应”,在这个时刻,必然发生饥旱的灾异。如果人们修心养性,心清无欲,则人间的和气与天上的正气相感应,则必是政通人和。这就是“天人相与之理”。

(5)人死为鬼者罔也 刘基根据人假于气而生的观点,批判了人死为鬼的鬼神论。他说:“夫人之得气以生其身,犹火之着木然,魂其焰,体其炭也。人死之魂复归于气,犹火之灭也,其焰安往哉?故人之受气以为形也,犹酌海于杯也;及其死而复于气也,犹倾其杯水而归诸海也,恶得而恒专之以为鬼哉。”他又直接吸取了王充的说法,认为开天辟地已千万年,人生生无穷,而宇宙空间又不扩大,倘若只生不死,那天地间就不足容人了。所以,人有生有死是必然之势。同样,如果人死皆为鬼,则天地间也不足于容鬼了。这种朴素的论证,尽管不承认鬼的存在,却不能打倒有鬼论。

上一篇:明清人学 下一篇:人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