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代至《莱茵报》时期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550页(2404字)
(1)人学思想及其特征 马克思的中学时代至《莱茵报》时期,德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蔑视人,奴役人,使人不成其为人。马克思当时是“博士俱乐部”和青年黑格尔派的成员,对德国的专制制度和作为官方哲学的黑格尔哲学不满。但他仍然相信黑格尔哲学本身就有克服当时激烈的社会矛盾的力量。黑格尔庞大而周全的哲学体系,使马克思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突破这个体系。这时马克思对基督教和国家制度的批判,还只是在自我意识哲学圈子内的批判,对人的自由问题的论证亦是如此。
这一时期马克思探讨的人学问题主要有:人类幸福和自我完善的关系;人的自由同周围环境的关系;国家与人的本质的关系;人的类本质和社会特质;人权,等等。其人学思想的特征,是基于人的类本质的自我意识来思考人的问题,集中思考人的自由和周围世界的关系,这个时期他的人学思想具有明显的唯心主义性质。
这一时期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是他整个人学思想体系发展的开端,其中包涵着以后人学思想发展的萌芽;对人的自由和周围环境以及人的本质问题的探索,构成他的人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2)人类幸福与自我完善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提出的一个人学思想。他指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6—7页)。这就是说,一个人若不把自己的理想目标和社会的目标联系起来,他就永远不能成为完善无疵的伟大人物,最多只能成为一个名人,如果一个人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这种为大家而献身会使我们感到的不是有限的、自我的乐趣,而是无限的、为大家的乐趣,那时我们会感到无穷的幸福,这样的幸福会使我们自己更加完善;历史、经验和宗教都说明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人是伟大、幸福和受人敬仰的人;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是冲突的,而是一致的,我们自身的完美只有在为人类幸福的工作中才能实现。这些思想反映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人道主义精神,并且一直支配着马克思以后的思想和行动。
(3)偏离直线与自由意志 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的一个人学观点。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站在黑格尔辩证唯心主义立场上来评价德漠克里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的。他肯定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批评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马克思认为这两种原子论的重大区别在于,德谟克里特肯定原子有两种运动,即直线运动和原子的冲击,而伊壁鸠鲁则肯定除了这两种运动外,原子还有脱离直线的偏斜运动。马克思指出,这个差别表明德谟克里特把原子看成了纯粹的物质或质料,只指出了原子的物质性,没有说明原子的形式方面的特性,因此没有说明原子的独立性、个性、能动性和自由。伊壁鸠鲁不仅看到原子的物质性,同时也看到了原子形式方面的特性,不仅把原子看成是被动的质料,而且看成是能动的形式。因为他不仅承认原子作直线下垂运动,同时承认原子脱离直线而偏斜。在马克思看来,伊壁鸠鲁提出原子脱离直线而偏斜,就是为了否定原子是纯粹的物质的定性,以说明原子同时具有形式的规定性,即具有能动性、独立性、个性和自由。这就为人的自由提供了哲学上的论证。这里,马克思肯定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一方面表明他主张人的自由的观点,同时又表明他力图为这一观点提供理论根据和事实根据。但由于这时马克思还站在唯心主义立场上,所以不可能从自由和社会历史的必然性的关系上来说明人的自由。
(4)自由是人的精神存在的类本质 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提出的一个人学命题。他指出:“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本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7页)这意思是说,人的类特性是精神,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有意识,因而人是一种精神存在物;这种精神存在物的本质内容或本质特征是自由,因此,人与动物的区别或人的类本质是自由。由此出发,马克思批判了普鲁士国家的书报检查制度,指责它违背了人追求自由的天性,限制出版自由。这里反映出马克思当时思想中的两种局限:一是他受人本主义影响,把人的精神存在的类本质即自由作为一种理想尺度来衡量现实;二是深受唯心主义的影响,把人的精神特性看作是人的类特性。随着他思想的转变,这些局限将逐步被克服,后来他把人的物质生产劳动看作是人的类本质,又从物质生产的发展状况出发来说明现实,对现实有了科学的理解。
(5)人的特殊的社会本质 马克思退出《莱茵报》编辑部后所写的一篇文章中所使用的一个人学概念。他指出:“‘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70页)。这里的意思是说,人的特殊的社会本质不是费尔巴哈所说的人的自然属性,而是人的社会属性。在当时马克思看来,国家是人格的最高实现,是人的最高的社会现实。这就是说,人的社会特质和国家的本质是一样的。国家是理性和自由的产物,是理性和自由的表现,所以,人的社会特质不是别的,正是理性和自由,人处于自由和理性时,他才真正是社会的人。基于这种看法,马克思在用理性、自由去说明国家的同时,也从人出发去说明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他认为,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是人的理性存在的社会形式和实现,人的理性永远是一切社会组织的本质。马克思在这里还用的是人本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方法,即从人出发去说明一切,进一步说是从人的理性出发去说明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这表明马克思当时的人学思想还处于不成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