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549页(2591字)

卡尔·克思(1818——1883年),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现代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运动的领袖和导师。出生于德国莱茵省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曾受过系统教育,获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投身国际工人运动后,长期流亡西欧各国,1849年定居伦敦,直至逝世。

马克思一生着述极丰,其中阐述有关人的问题的着作主要有:《德漠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1839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3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1844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哲学的贫困》(1847年),《共产党宣言》(1848年),《1848年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资本论》(1867年)和《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等。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的一般内容,分为如下四个基本方面:(一)关于人的存在和本质的本体说。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四点:一是人的存在首先是有生命的个人的自然存在,其本质是他的需要;二是人作为类存在,其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三是人作为社会存在,其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四是人作为有个性的存在,其本质是他的独特性或个别性。这一方面的内容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基础和前提。(二)关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的社会观。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点:个人的社会性;个人在社会生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中包括人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个人活动与社会关系或社会物质条件的关系,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自由个人的联合体。(三)关于历史是个人本身力量通过其劳动而发展的人的历史观。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点:人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表现形式;人的历史发展规律;人的历史发展的本质内容。(四)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的价值观。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人的个性的涵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内容和实现条件;人的自由的基础、内容和实现条件。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一)中学时代——《莱茵报》时期(1830——1843年)。这一阶段的中学时代,马克思陶醉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理想和法国启蒙主义精神之中,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毕业论文中表述了他当时对人的理解:人的目的即趋向高尚,达到目的的手段由人自己去寻找,人应当自己确定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使他和社会得到提高,实现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在方法上受黑格尔影响,基本上是思辨唯心主义者,但已开始转向唯物主义。总的来看,这一阶段人学思想的性质和主要特点,是基于人的类本质的自我意识(其理论功能是批判)考察个人自由和周围世界的关系的唯心主义人学观。(二)《德法年鉴》时期(1843——1844年)。马克思借助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清洗黑格尔唯心主义在人的问题上的本末倒置,而改造其能动的辩证法,用以消除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在人的问题上的生物学色彩和形而上学杂拌儿,并开始注意研究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领域,萌发唯物史观思想。总的来说,这一阶段人学思想的性质和主要特点,是基于人的类本质和个人感性存在的分离来解决个人解放和人类解放的人本主义人学观。这一阶段人学的中心思想是:市民社会中个人感性存在和类本质是分离的。这一基本事实表明,在市民社会中,个人从他的类本质中异化出去,失去了原属于他的世界和社会关系,而联系个人间的唯一纽带,是作为市民社会基本原则和基础的个人的实际需要和自私自利,是金钱;金钱的统治是人的自我异化的极端表现;因此,人类解放首先必须消除个人存在和人类本质分离的自我异化,把人的世界和关系还给人自己。(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至《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时期(1844——1845年)。这是基于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关系进一步揭示人的主体能动性和客观受动性的关系,并逐渐转向探讨人的社会性的人本主义哲学和社会经济学相结合的阶段。其中心思想是探讨人的内在本质的实现问题。(四)《德意志意识形态》至《共产党宣言》时期(1846——1848年)。这是基于人的社会性、实践活动和个性的统一(即现实的个人),考察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和人类自由发展相一致的马克思主义人学阶段。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一些人学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中,已基本上形成了人学思想体系。其中心思想有:(1)生产和生活乃是一切人类生存即一切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基本前提。这更彻底摆脱了费尔巴哈自然主义的抽象人性论而坚持其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方向,彻底批判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实践观而吸收其合理内核,创立实践唯物主义。(2)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的总和即“人对人的社会关系”,而人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以此作为根本的依托,完成了从抽象的人类向现实的社会关系,再向生产实践活动的思想转变。(3)现实的个人是他的需要、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关系三者的有机统一,这也就是关于人的实证科学的研究对象。(4)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个人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五)《资本论》及前后时期(1857——1883年)。这一阶段主要基于现实的个人,考察个人和社会的历史关系。其中心思想是:马克思科学地分析了个人与社会的历史关系,认为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而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个人处在社会联系之中,并且只有在这种联系之中才能获得独立:个人只有作为人类历史的产物和结果才能成为人类历史的前提;劳动异化不是从个人的意志和他的直接本性中产生的,而是从一定的生产条件和关系中产生的;分工带来异化,它牺牲了绝大多数人,因而必然要为绝大多数人所克服,使之与每一个人的发展相一致。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其内容完整而又系统,其性质是人道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共产主义的统一,它有坚实的科学基础,是人学思想史上的革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