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义理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神秘文化辞典》第170页(529字)

易经》产生后,从《易传》开始,便存在着取象说与取义说的对立。取象说是取八卦所象征的物象解释《周易》中的卦爻象和卦爻辞。取义说是取八卦和六十四卦卦名的涵义,解释卦爻象和卦爻辞。如对乾坤两卦的解释,取象说以乾为天,坤为地,或以乾为阳气,以坤为阴气。而取义说则以乾为刚健,以坤为柔顺。这两种说法,在《易传》体系中并立存在而又互相补充。汉以后,取象说和取义说逐渐发展为两大对立学派: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两大流派或又称《易》汉学、《易》宋学,它们在对《周易》经传文字的解释及其他一些理论问题上,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并展开了长期争议。象数派正宗,见于汉儒以《易》象、《易》数为解《易》途径,到王弼《周易注》,遂一扫汉儒象数之学,以老、庄解《易》,开义理派风气,至宋胡瑗、程颐则蔚为大观。宋易中邵雍《易》学则为象数学派。也有些《易》学家则调和两派观点,但也各有偏重,如唐孔颖达偏重取象说,宋朱熹则偏重取义说。王弼以前象数派为主流,王弼以后则义理派为主流。到清代汉学兴起,汉学家们对汉代《易》说颇有发掘。辛亥革命后,《易》学家们除了对以上二派加以科学探讨外,又有从史学、科学、哲学角度进行探讨的。象数派、义理派之争遂告终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