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卡尔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页(5148字)

【生卒】:1818—1883

【介绍】:

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科学社会主义——克思主义的创始人。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在德国普鲁士邦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犹太血统的律师家庭。1830-1835年就学于特利尔中学,毕业时写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庄严表示决心献身于为人类服务的崇高事业。1835年秋,马克思进入波恩大学,次年转入柏林大学。他虽然学习法律专业,却用主要精力专攻哲学,其次是历史,而把法学作为附属修业。他认为,哲学是“当时着作界中唯一还有生命跳动的领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5页),哲学革命正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制造舆论;而且,哲学是其他科学的理论基础,不首先研究哲学,就不能深入探讨法学和其他科学。这个时期,他反复钻研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着作,从其中获得辩证法这个认识世界的强有力工具;他还积极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博士俱乐部的活动,同黑格尔的左派学生一起,力图从黑格尔哲学中作出革命的和无神的结论。

从1839-1841年,马克思主要研究哲学史,打算写一部关于古希腊伊壁鸠鲁哲学、斯多葛哲学和怀疑论哲学的巨着,为此收集了大量资料;1841年春天提出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差别》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这篇论文基本上是用黑格尔唯心主义观点写成的,但已比青年黑格尔派其他成员大为进步。大学毕业后,马克思原打算在波恩大学任教,但因普鲁士国王威廉第四实行反动政策,他的友人鲍威尔被解除教授职务,这使他清楚地看出,在普鲁士的高等学校里没有他的立足之地。于是,他把斗争阵地转到新闻战线。1842年初,他参加刚刚创办的莱茵地区激进资产阶级机关报《莱茵报》的撰稿工作;同年10月至次年3月担任该报主编。在他的主持下,该报很快成为革命民主派的战斗机关报,在社会上影响不断扩大。

办报工作使马克思深入社会,接触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实际问题。在同官方进行关于林木盗窃、地产析分和摩塞尔河农民状况的论战中,他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问题发表意见的难事,深刻认识到,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而促使他从纯粹研究政治转向研究经济关系。1843年3月,《莱茵报》被查封后,他从社会舞台退回书房,根据实际斗争的经验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得出了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唯物主义结论:“法的关系正象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十八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称之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8页)

1843-1844年是马克思一生中重大转变的一年。他于1843年秋偕新婚夫人燕妮从德国来到法国巴黎,一方面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出席德法两国工人的集会,同德国流亡者的秘密团体“正义者同盟”的领导人和法国工人秘密团体的领袖们建立联系,了解和研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一方面进行巨大的科学研究工作,研究了自然,研究了历史,从而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伟大转变。1844年2月,他在《德法年鉴》上发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深刻论述国家机构、宗教制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指出社会压迫的经济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分析资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区别,主张对资本主义旧世界进行无情的批判,尤其是武器的批判;认为无产阶级是推翻旧世界、创建共产主义新世界的社会力量,明确宣布“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5页)这时,马克思已经作为唯物主义思想家和共产主义革命家出现了。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学说的主要内容。从1843年底开始,他用了整整四十年时间,从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创作。马克思第一本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笔记《巴黎笔记》,写于1843-1844年,主要摘录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斯密、李嘉图和庸俗经济学家萨伊、穆勒等人的着作,并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评论。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运用黑格尔的异化理论研究政治经济学,提出许多非常深刻的观点。例如,他指出,任何社会都必须存在的劳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异化为雇佣劳动,其结果,整个社会不得不分裂为有产者和无财产的劳动者两个阶级。在这个被资产阶级学者讴歌的所谓理想王国里,有产者对无产者进行专横的统治,残酷的剥削,劳动者越是生产更多的财富,他的生产在威力和范围上越是增大,则他反而越来越贫困。劳动者越是创造出更多的商品,则他反而越加变成廉价的商品。物品的世界越是变成价值,则人类的世界越是在正比关系中失掉价值。劳动不仅生产着商品,还把自己本身和劳动者当作一个商品来生产。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劳动的性质和作用的观点,在《神圣家族》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他指出,处在雇佣劳动地位的无产阶级,纯洁无瑕,心地高尚,严酷的劳动把他们锻炼成钢。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创建共产主义新社会的伟大使命,已经历史地落在他们的身上。“无产阶级执行着雇佣劳动因替别人生产财富、替自己生产贫困而给自己做出的判决,……随着无产阶级的胜利,无产阶级本身以及制约着它的对立面——私有制都趋于消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44页)

1845年初,马克思被法国基佐政府当作危险的革命家逐出巴黎,迁居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为了摆脱普鲁士政府的迫害,他不得不放弃普鲁士国籍,从此以后几乎一辈子过着流亡生活。象在巴黎一样,他继续埋头研究政治经济学。从1845-1847年,他写了大量读书笔记。保存下来的《布鲁塞尔笔记》共有三大卷。为了总结经济学研究的成果,他于1845年初打算出版两卷本《政治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但由于斗争的需要而改变计划,决定与恩格斯合写一部论战性着作,即《德意志意识形态》。该书写成于1846年(生前没有出版),深刻地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一系列的基本问题,指出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出版于1847年的《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第一次科学的表述。在这部着作中,他阐述了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一些原理。他发展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指出价值是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创造价值的劳动具有相同的性质。

1847年底,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德国工人教育协会作了着名的《雇佣劳动与资本》的报告,进一步阐述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活动家,马克思不仅从事革命的理论创造,而且把革命的实际活动当作首要的任务。他从巴黎来到布鲁塞尔后,就同恩格斯共同创建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交流工人运动经验,批判当时工人运动中影响颇大的魏特林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和蒲鲁东主义等冒牌社会主义,从思想上、理论上、组织上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准备条件。1847年春,他同一批政治上的朋友应邀加入正义者同盟,把这个半密谋半宣传性的团体改组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他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伟大缔造者和组织者。他和恩格斯亲自出席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阐述和捍卫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经过激烈讨论,大会完全接受他们的观点,委托他们制定同盟的纲领。他们完满地完成这一任务,于1848年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28页)

参加1848-1849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是马克思革命活动的一个中心点。法国二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从布鲁塞尔经巴黎返回德国,直接参加和领导德国革命。1848年6月1日,他在科伦创办第一张无产阶级的机关报《新莱茵报》。他高举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旗帜,支持巴黎无产阶级的六月起义,声援欧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反对欧洲各国的反动统治阶级,不久革命失败。1849年5月19日《新莱茵报》被迫停刊。马克思被逐出境,从此定居伦敦。

在“反动的时代”,马克思继续坚持斗争。他认真研究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发表了《1848-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光辉着作,写了《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致约·魏德迈》等重要文件,深刻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

1857年初,资本主义世界面临一次大规模经济危机。马克思预计危机将引起革命。为了在革命爆发前完成自己的经济学着作,他从1857年11月至1858年5月,写成了一部篇幅巨大、内容丰富的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序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资本论》的第一稿。内容包括:《货币章》、《资本章(1.资本的生产过程;2.资本的流通过程;3.资本的结果。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马克思在这部手稿中研究了后来在《资本论》中考察的主要问题,对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本要点作了深刻的论述。

《1861-1863年手稿》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第一卷之间重要的中间环节或联系纽带。它不仅在理论方面,而且在结构方面比《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更加接近以后由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稿本,标志着马克思在研究和阐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和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1863-1867年,马克思又写了一份新的手稿,即《资本论》第三稿,在这部手稿中,全部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总的联系下加以考察,并且所有官方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都遭到彻底的批判。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的问世,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史上划时代的伟大事件。

1871年3月18日,英勇的巴黎工人阶级进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马克思最热忱地支持并高度评价巴黎工人的伟大创举,用一切办法声援巴黎公社的斗争,深刻地总结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巴黎公社经验: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工人阶级必须用革命暴力“摧毁”和“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巴黎公社失败后,根据马克思的提议,第一国际从海牙代表大会以后把总委员会迁至纽约,实际停止活动。第一国际胜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此后,马克思仍然和过去一样,积极参加欧美工人运动,同各国工人运动活动家密切联系,指导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马克思特别关心从70年代开始的各国无产阶级的建党工作,帮助各国工人政党反对机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1875年5月,为了反对德国工人党内的拉萨尔机会主义宗派,马克思抱病写了着名的《哥达纲领批判》。

晚年的时候,马克思继续进行科学研究,亲自修订出版《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二版,指导俄文第一版的出版工作,校订法文第一版,继续研究和写作第二、三卷。

马克思一家,是一个革命家庭。夫人燕妮·威斯特华伦是一位具有“极其明确的批判智能,卓越的政治才干,充沛的精力,伟大的忘我精神”(《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23页)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漫长的岁月中,她与马克思共患难、同辛劳、同斗争,以高度的自觉和炽烈的热情投身于革命运动。他们的大女儿燕妮、二女儿劳拉、三女儿爱琳娜,都是英、法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活动家。

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马克思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以极其沉痛的心情悼念自己伟大的领袖和导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