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67页(1888字)
列宁着。写于1919年10月。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过渡时期的特点和必要性。列宁写道,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间隔着一个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两种社会结构的特点或特征。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这是与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关于过渡时期的论述完全一致的。但是第二国际的代表人物却否认这一点,他们厌恶阶级斗争,幻想逃避这种斗争,力图缓和、调和和钝化这种斗争,而不是领导其中一种力量进行斗争。
第二部分,过渡时期俄国社会的经济形式和基本的社会力量。列宁认为,由于俄国是极端落后的小资产阶级国家,俄国的无产阶级专政必然有一些不同于先进国家的特点,但是其基本力量及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却是同任何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的。这些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就是资本主义、小商品生产和共产主义。与此相适应的基本刀量就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特别是农民)和无产阶级。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俄国经济表现着两方面的斗争,一方面是按共产主义原则联合起来进行劳动的最初步骤;另一方面是小商品生产,还保存着以及在小商品生产基础上复活着的资本主义。在前一方面,主要是指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组织了国营企业的大生产等,把属于国家的大量消费品分配给劳动者。后一方面,主要是指农民的小商品生产,这是资本主义得以保留和复活的基础,他们以投机倒把来反对国家收购粮食。
第三部分,进一步说明两种经济的斗争,以及无产阶级专政在经济上战胜资本主义的情况。列宁列举了国家收购粮食的数字不断增长,说明已获得了共产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保证。
第四部分,社会主义消灭阶级的任务和对农民的政策。列宁简述了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劳动群众已经摆脱了多少年来压迫、剥削他们的地主和资本家,这是向前跨进的真正自由和真正平等的第一步。农民第一次为自己工作,并比城市居民吃得好。但是,这还不够,还要继续前进,那就是消灭阶级。列宁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为此,有两个任务。第一推翻地主和资本家。第二消灭工农间的差别,使所有的人都成为工作者。前者已经完成了,后者却是一个无比困难的任务。实现这个任务不能用推翻哪个阶级的办法来解决,只有通过整个社会经济在组织上加以改造,使个体的小商品经济过渡到公共的大经济,而不能采取急躁轻率的行政和立法的办法。为此,列宁提出了对农民的基本政策路线:无产阶级应当把劳动者农民和私有者农民,即把种地的农民和经商的农民、劳动的农民和经商的农民分别开来。列宁强调,这种划分就是社会主义的全部实质所在。列宁对那些指责苏维埃政权“工农不平等”、“用强力夺取余粮”的叫喊予以驳斥,指出:“世界上还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做过这样多的事情,来消除劳动农民多少世纪以来所遭受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和事实上的不自由。可是对于投机的农民,我们永远也不会承认跟他们有平等”。
第五部分,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阶级关系、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的任务。列宁首先指出了消灭阶级是个长期任务。在阶级未消灭之前,始终需要无产阶级专政。阶级一消灭,专政就不需要了。但是,没有无产阶级专政,阶级是不会消灭的。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每个阶级都起了变化,它们相互间的关系也起了变化。因此,阶级斗争采取了不同于以往的形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是被压迫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已经成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支配着生产资料,领导着动摇不定的中间分子和中间阶级,镇压着剥削者的反抗。这是无产阶级以前未曾有过的特殊任务。另一方面,地主、资本家阶级虽已被击溃,但还没有被消灭,他们还有国际基础,还部分地保留着某些生产资料,还有金钱,还有广泛的社会联系,他们有很大的优势,他们反抗的劲头由于失败而增长千百倍,斗争变得无比残酷,对此,无产阶级要有充分估计。这个时期的农民,有两重性,他们作为劳动者,要求摆脱地主资本家的压迫;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小私有者,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动摇不定,反复无常,犹豫不决。对这个阶级,“无产阶级的任务就是领导他们,设法影响他们。”列宁最后说,应该像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过的那样,把平等了解为消灭阶级。而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就是朝着这个方向迈进了有决定意义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