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12页(1093字)

【生卒】:约前320—约前250

【介绍】:

赵国人。战国时期名家主要代表人物。当过平原君门客,提倡兼爱,反对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着《公孙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载有14篇,今仅存6篇。首篇《迹府》为后人辑录他的事迹所写的传记。其余《白论》、《指物论》、《通变论》、《坚白论》、《名实论》各篇,都是公孙龙的重要思想资料。

“白马非马”是公孙龙的着名命题。他认为“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自马非马。”(《自马论》)他看到了白马是由白与马两个概念组成,与一般概念的马,在内涵与外延上都有差异,所以个别不等于一般。指出一般概念与特殊概念的差异是公孙龙在逻辑学上的重要贡献。但他只知道“彼彼止于彼,此此止于此。”(《名实论》)的形式逻辑规则,而不了解辩证逻辑中一般寓于特殊之中,反映特殊事物本质又不能包括全部特殊内容的辩证原则,夸大了一般与特殊的差异,结果导致了形而上学诡辩。在“名实”关系即事物与概念的关系上,他认为“夫名,实谓也。”(《名实论》)名词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称谓,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不过,他进而在分析“名”与“实”、“物”与“指”的差异时认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指物论》)。物由概念(指)决定,而概念自身倒成了自在自为的东西。“且夫指固自为‘非指’,奚待于物而乃与为指。”(同上)他由夸大概念与事物的相对独立性,从而陷入了唯心主义。《白马论》与《物指论》中的错误观点植根于“离坚白”的错误思想方法。他认为,一块坚硬的白石头,“视之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之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坚自论》)分析人的各种感官对事物感受方式的特殊性是正确的,但由于他夸大了感受特殊性,否认人的思维对各种感觉有综合统摄能力。进而他认为:“得其白,得其坚,见与不见,谓之离。一一不相盈,故离。离也者,藏也。”(《坚白论》)抚摸石头时得不到白的属性,看石头时得不到坚的属性,因为事物中的属性都彼此孤立,甚至可以离开实物“自藏”。这种认为属性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而存在的观点,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公孙龙的名辨思想,虽有流于诡辩的倾向,但他详细地考察了概念中主词与宾词的关系,研究了概念与判断的性质,对中国形式逻辑的发展有重大贡献,同时也是对儒家道家等建立在理性直观、实践证悟基础上的传统思维方式的一种冲击。汉代“独尊儒术”以后,名家被视为异端遭到禁止,使中国逻辑思想的发展受到挫折。

上一篇:惠施 下一篇:《墨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