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14页(1108字)

【生卒】:约前305—前240

【介绍】:

亦称驺衍,齐国人。战国末期阴阳家代表人物。曾游历魏、燕、赵等国,受到诸侯礼遇。据记载,他在天文、地理、历史等方面有丰富的知识,时人称为“谈天衍”。《史记》载邹衍曾作《主运》、《终始》、《大圣》等篇10余万言。《汉书·艺文志》着录《邹子》49篇,《邹子终始》56篇,皆已亡佚。目前,只能从《史记》、《吕氏春秋》及汉代一些思想家的着作中散记的某些资料研究他的思想。

邹衍提出了一种“先验后推”的思想方法。《史记·孟轲荀卿列传》载:“(邹衍)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这种从直接经验推论古远和未来的思想方法,含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因素。用于地理方面,“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及之海外,人之所不能睹。”(同上)他提出了“大小九州”的观点,认为大禹所划九州只是中国内部的小九州,在中国之外还有中九州和大九州。这种观点打破了认为天地间只有中国的封闭式地理概念,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他推论的结果虽然没有严格的科学依据,却是一种在合理思想指导下获得的天才猜测。当他把“以小推大”的思想方法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深观阴阳之变化”,提出“五德终始”说时,便从庸俗唯物主义滑入了唯心主义。阴阳对立统一,五行相生相克本是早期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他试图用五行生克的规律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他认为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受金、木、水、火、土等五种物质元素的支配,“五德各以所胜为行。”(《史记·封禅书》集解)每一个朝代代表一种道德,“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文选·齐故安陆昭王碑》李善注引邹子)这种比附是他为每次朝代更替所发生的政策变迁找到的物质根据。但他不懂得社会历史领域的客观基础不是自然物质,因而犯了非类比附的错误,最终引出了“天人感应”的唯心主义观点。根据“类同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吕氏春秋·应同》)的感应原则,他说:“凡帝王之将兴也,天必先见详乎下民。”(同上)肯定了天的意志和主宰作用。同时,他又将五行、五德与五色联系起来,认为每一朝代所崇尚的服色也与其德有关,从而使阴阳家的学说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谈《论六家要旨》认为,阴阳家也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一家,其“五德终始”说对秦汉以后封建统治者产生了重大影响,许多帝王都是根据这个所谓的循环规律为自己的朝代选择国号和服色。董仲舒则将阴阳家学说与儒家学说相结合,构成了一个神学目的论体系,成为谶讳迷信的重要理论基础。

上一篇:《墨辩》 下一篇:荀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