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24页(1177字)

【生卒】:252—312

【介绍】:

字子玄,西晋河南洛阳人。魏晋玄学晚期代表人物,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薄。好老庄,善清谈。主要哲学着作《庄子注》是在向秀所着《庄子隐解》基础上发挥阐述而成。

裴頠写了《崇有论》以后,玄学与反玄学思想家在“有”、“无”问题上的对立尖锐起来。为了调合“贵无”与“崇有”之争,郭象提出了“独化”论。他认为,“无既无矣,则不能生有;有之未生,又不能为生,然则生之者谁哉?决然而自生耳。”(《庄子·齐物论注》)万物既非精神本体“无”所生,具体的“有”又不能成为万物本原,所以,“凡得之者,外不资于道,内不由于己,掘然自得而独化也。”(《大宗师注》)也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既无产生的外因,又无内因,突然地、无条件地、孤立地存在着。“物齐自生而无所出焉。”(《齐物论注》)这样,他虽然反对了一个统一的、神秘的精神性本体“无”,但却通过抹煞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而把事物变成了众多的、神秘的“自在之物”。从这种无因论他直接倒向了宿命论。“万物独化于玄瞑之境”,是命运的安排,“至于玄瞑之境又安得不任之哉?既任之,则死生变化,惟命之从也。”(《大宗师注》)所以,他表面上回避了有无之争,但最后还是回到了玄学家提倡的听凭命运安排的“无为”主义。“独化”论在认识上只能导致不可知论。“夫死者已自死,生者已自生,圆者已自圆,方者已自方,未有其根者,故莫知。”(《知北游注》)不可知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客体从“玄瞑之境”中“独化”出来,自本自因,无根可寻。另一方面是由于认识主体认识能力有限,不足以从有限到无限,把握万有。明智的办法是“冥然忘迹”,就是“捐聪明,弃知虑,魄然忘其所为而任其自动。”(《秋水注》)放弃对思维的自觉控制,任其自由发展,将事物的“言”、“象”、“迹”、“所以迹”统统忘掉,“物有自然而理有未极,循而直往,则冥然自合。”(《齐物论注》)这种靠直观证悟使主客观冥合的认识方法,本质上是非理性的蒙昧主义。“独化”论在社会政治领域中引申出“大小俱足”的形而上学诡辩。他认为“天性所受,各有本分,不可逃,亦不可加。”(《养生主注》)万物只要“各足于其性”,一切大小、寿天的差别都是无足轻重的。他使用这种大小俱足论证明“名教”与“自然”的合一。“臣妾之才而不安臣妾之任,则失矣。故知君臣上下,手足内外,乃天理自然。”(《齐物论注》)“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逍遥游注》)门阀士族的特权统治合于自然之理。安于“名教”规定的等级即是“自然。”

在郭象那里,“贵无”与“崇有”、“名教”与“自然”都达到了融合,玄学理论发展到了顶峰,标志着门阀士族特权统治在西晋时代也达到了顶峰。

上一篇:裴頠 下一篇:僧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