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巴维克,欧根·冯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343页(1446字)

【生卒】:1851—1914

【介绍】:

奥地利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奥地利学派的重要代表。1871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先后任因斯布鲁克大学教授(1881-1889年)和维也纳大学教授。曾三次出任奥地利财政部长(1895年、1897-1898年、1900-1904年)。1904年,当奥军军费开支过大危及奥国预算平衡时,他辞去了财政部长职务,重返维也纳大学任教授。主要着作有:《资本与利息》3卷本(1884-1912年)(第1卷,《利息理论的历史和批判》,1884年;第2卷,《资本实证论》,1888年;第3卷,《克思主义体系的终结》,1896年)。

庞巴维克反对和攻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他把门格尔的边际效用论和杜能的迂回生产概念结合起来,拼凑出他的一套理论。他基本上接受了门格尔的边际效用主观价值论,这种庸俗理论认为,商品价值由人们对商品边际效用的主观评价决定,并以物品的稀缺性为必要前提。他对门格尔价值理论的补充在于:第一,他提出了同样商品的相互替代性。例如,一个人有5袋谷物,他对这5袋谷物的边际效用的评价依次为10、8、……、1,最后1袋谷物的边际效用为1,它不仅决定了这最后1袋谷物的价值为1,而且也决定了其他4袋谷物的价值也为1,因为这5袋谷物可以相互替代;第二,计算总效用的方法。如果每袋谷物的市场值格为4元,某人只买3袋,他对第1袋愿出10元,对第2袋愿出8元,对第3袋愿出4元,而他实际上按照每袋4元购买,那么他获得的总效用是(10-4)+(8-4)+(4-4)=10(元)。由此可以看出,庞巴维克计算总效用的方法与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概念非常类似。

庞巴维克把剩余价值的各种形态统称为利息,他提出了时差利息论。这个理论的中心命题是:现在物品比同质同最同样形式的未来物品价值更高,因为人们对现在物品的评价要比未来物品高。其原因有三:(1)市场条件的变化。在一个增长着的经济中,未来的商品要比现在多,因而今日商品的价值高于未来商品的价值;(2)心理因素。人们的考虑不周和缺乏远见使得他们低估未来的需求;(3)技术偏好。庞巴维克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是一种迂回生产,即,在生产最终产品之前要先生产生产工具和投入各种原材料。资本家使用现在物品可以立即开始迂回生产,而将来才能得到的物品会推迟生产的开始。根据这种价值时差论,庞巴维克分别指出了各种剩余价值形态产生的原因。借贷资本是债权者用现在财货换未来财货,因为前者的价值大于后者,债务者应在偿还本金时另付一笔“贴水”,这个贴水就是借贷利息。企业利润是由于资本家用现在财货去购买未来财货(生产资料和劳动),当劳动和生产资料生产出现在物品时已经过一定的时间,价值有了增殖,这就是企业利润。土地和建筑物等耐久物品的价值是一系列不同时间内递减效用的总和所决定的,在这一系列递减的效用中,远期效用总是低于近期效用,这个远、近期效用的差额形成耐久物品的利息。

庞巴维克在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出版后不久发表的《马克思主义体系的终结》一书中,攻击《资本论》第3卷与第1卷自相矛盾,说在价值向平均利润转化问题上前者否定了后者,因而马克思主义体系陷于“崩溃”。庞巴维克所鼓吹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以及他攻击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至今仍在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中有一定的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