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拉法,皮罗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357页(1559字)

【生卒】:1898—1983

【介绍】:

着名英籍意大利经济学家。出生于意大利都灵,逝世于英国剑桥。1920年,斯拉法毕业于都灵大学。青年时期与意大利共产党创建者安东尼奥·葛兰西结为至交,深受后者的影响。1921年访问英国剑桥大学时会见凯恩斯,从此得到后者的赏识。1924-1926年,斯拉法任意大利佩鲁贾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1926-1927年,任意大利卡利亚里大学经济学教授。1927年夏,由于意大利的法西斯统治日益强化,斯拉法移居英国,任剑桥大学讲师。从1928年秋起,他仅有两年时间在剑桥大学讲授“价值理论史”,其后专心致力于研究工作,一直担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研究员。

斯拉法发表的重要论文有:《意大利的银行危机》(英国《经济学季刊》1922年6月号)、《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意大利《经济学年刊》第2册,1925年)、《竞争条件下的收益规律》(英国《经济学季刊》1926年12月号)、《收益递增与代表性厂商、专题讨论会发言》(英国《经济学季刊》1930年3月号)、《哈耶克博士论货币与资本》(英国《经济学季刊》1932年3月号、6月号)。他的代表着作是《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1960年,1975年重印)。他还曾主编《李嘉图着作和通信集》(与M.H.多布合作,共11卷,1951-1973年)。

斯拉法的主要贡献是:对20年代在西方流行的歇尔的厂商理论和完全竞争模式进行了批判;收集、考订和编辑了李嘉图的全部着作和通信;对古典学派的价值和收入分配理论作了重新考察。

斯拉法早在20年代就指出,马歇尔的厂商理论是难以成立的,因为其最基本的两个组成部分(完全竞争概念和利用相交的供求曲线来决定价格与产量)在逻辑上是矛盾的。他认为,在古典派政治经济学中,收益递减规律主要是与地租问题相联系的,属于分配理论;而收益递增规律则是与分工,即与经济进步相联系的,属于生产理论。马歇尔和其他新古典派经济学者把这两个规律合并成一个非均衡收益的单一“规律”,并用它在价格方面建立成本与产量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即当生产出的产品数量增加时,由于收益递增规律的作用,每单位产品的成本趋于下降,其后由于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单位产品成本转为上升。这种函数关系构成了向上倾斜的供给曲线,以与相应的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导出)相对立。但在斯拉法看来,这些变动源自各种原因,其中也有对其他部门的成本的影响。所以,在讨论中的这个部门的成本的变动意味着其他部门可比数量的成本变动,而不能像马歇尔那样,用他的局部均衡方法来孤立地考虑。斯拉法还揭露了传统经济学所普遍使用的完全竞争模式的突出弱点。他认为,经济体系中的许多摩擦和不完全性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生产者方面故意造成的,所以经济分析从垄断方面出发比从竞争着手更好。

斯拉法的《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一方面,为对边际主义理论的批判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又在分析上完善了古典派经济学家的方法。他论证了如何解决李嘉图终生困惑而未找出的“不变的价值尺度”的问题。他规定一种“标准合成商品”,即经济体系中所生产的合成商品本身配合的比例,必须等于参加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资料总量的比例。当收入分配发生变动时,用标准商品来计量的相对价格不随之变动,除非技术有了变革。斯拉法还论证了实际工资为已知时,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利润率和相对价格如何被决定。斯拉法的这些重要命题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了历时20多年的论战,迄今尚无定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