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尔达尔,甘纳尔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359页(1477字)

【生卒】:1898—

【介绍】:

瑞典着名经济学家、斯德哥尔摩学派的奠基人之一、当代新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23年毕业于斯德哥尔摩大学,1934年任该校教授,1945年被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并先后担任瑞典参议院议员,战后瑞典经济计划委员会主席和瑞典商务大臣等职,1947-1957年间任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执行秘书长。1974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主要着作有:《经济理论发展中的政治因素》(1930年)、《货币均衡论》(1931年)、《财政政策的经济效果》(1934年)、《美国的两难处境:黑人问题和现代民主》(1944年)、《亚洲的戏剧:一些国家的贫困的研究》(1968年)、《反潮流:经济学批判论文集》(1973年)。

缪尔达尔的经济学研究涉及广泛的领域,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经济学方法论、经济稳定理论和政策、新制度主义经济理论。

一、经济学方法论。缪尔达尔主张在经济学研究中采用规范分析法,重视价值判断和价值标准的作用。他将时间因素引入经济学研究中,创立以事前分析和事后分析、时间分析和期间分析为基本特征的动态分析法,并重视不确定性、风险、预期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他还主张采用制度主义分析法,将社会、制度方面的非经济因素导入经济分析之中。

二、经济稳定理论和政策主张。缪尔达尔针对30年代的经济危机,运用动态均衡分析法,提出失业均衡概念,补充和修正了维克赛尔的累积过程理论。1927-1935年间,缪尔达尔参加并领导了瑞典政府设立的失业委员会,同哈舍尔德、约翰逊、俄林、巴格、阿克曼等着名经济学家一起,制定了《失业委员会最后报告书》。报告书得出了与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基本上相同的通过政府干预经济以消除危机和失业的政策结论,并提出以宏观货币政策为主、宏观财政政策为辅的扩张性经济政策,作为反危机的基本手段。这种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不仅促进了瑞典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且在当代西方以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为基本特征的主流派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三、新制度主义经济理论。早在30年代末,缪尔达尔即着手研究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以及与之有关的社会政策和福利政策,并且提出这样一种观点,即审慎地有计划地实施的社会政策并不是非生产消费性的,而是具有投资的意义。70年代,他在《反潮流》一书中继续坚持这一主张,认为有计划地推行的平等化政策是生产性质的,社会政策和平等化并不一定构成对效率的损害。60年代起,缪尔达尔注重研究南北关系问题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问题。他在《超福利国家》一书中说,各先进国家之间的关系在向一体化、计划化和平等化等方向发展,先进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却缺乏计划性,二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在继续扩大。他以印度为中心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问题,采用实证分析、制度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发展中国家中不均衡和不平等的累积发展过程。按照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抑制消费、增加储蓄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缪尔达尔认为,对于极端贫困的国家来说,单纯地抑制消费,增加储蓄,将使群众得不到必不可少的消费资料,从而影响人民的健康和体力智力的发展,于经济增长不利。因此,在这类国家,有必要通过周密的计划进行平等化改革,扩大公共消费,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借以促进经济增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