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弗里德里希·冯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363页(1141字)
【生卒】:1899—
【介绍】:
新自由主义重要代表人物。原籍奥地利,出生于维也纳,1927年获维也纳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任该校讲师、奥地利经济研究所所长。1931年应请到英国伦敦经济学院任教。1938年加入英国国籍。1950年起任教于美国芝加哥大学,1962年任联邦德国弗莱堡大学教授。因此,新自由主义的几个学术中心(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美国芝加哥大学、联邦德国弗莱堡大学)都同哈耶克有密切的关系。他的重要着作有:《货币理论与经济周期》(1929年)、《物价与生产》(1931年)、《资本的纯理论》(1941年)、《走向奴役的道路》(1944年)、《自由的宪章》(1960年)、《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研究》(1967年)、《货币的非国有化》(1976年)等。《法律、立法与自由》(3卷)是哈耶克近年来最重要的作品,出版于1973、1976和1978年。哈耶克是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同年获得该项奖金的另一个经济学家是瑞典的甘纳尔·缪尔达尔)。
哈耶克认为货币仅仅是流通手段和计算单位,对于经济体系的运行没有影响,从而反对调节通货以稳定经济的政策主张。早年他曾认为,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原因是投资过度、货币供给不足,但只要听其自然,物价下跌就会使货币供给不足的状况扭转,经济也就走向复苏。近年来,他对资本主义经济的不稳定作了如下的解释。他认为,通货膨胀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政府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并滥用这种权力,造成财政赤字的结果。赤字财政政策是持续的通货膨胀的起点,正是凯恩斯的说教使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在滥用货币发行垄断权方面得到了理论上的依据。至于失业,则和通货膨胀一样,由同一个根源产生,并且二者可以同时并存。政府凭借独占的货币发行权,滥发货币,破坏了经济的正常运行,既造成失业,又引起通货膨胀,并且通货膨胀丝毫不会缓和社会的失业现象。哈耶克由此提出了取消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的政策主张。
哈耶克一贯反对计划经济。他认为,计划经济中的集中决策不能像自由市场的分散决策那样灵活,所以不可能有高效率。他还认为计划经济将导致政治上的极权,它就是“通向奴役的道路”。
哈耶克在西方经济学界被认为是极端保守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的经济理论是庸俗的。他用国家垄断货币发行权这一点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中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原因,回避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作用,歪曲了私人资本与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之间的关系。他对计划经济的攻击也是对社会主义的攻击,这暴露了他作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士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