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389页(1206字)

【生卒】:1895—1931

【介绍】:

原名和仙,字润寰,号泽膺,学名蔡林彬。湖南省湘乡县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理论家、宣传家和卓越领导人。

1908年秋,蔡和森到湘乡永丰镇(今属双峰县)当学徒。1913年秋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毛泽东结为挚友。1915年秋,转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18年与毛泽东等共同组织新民学会。次年12月赴法勤工俭学。1920年8-9月与国内酝酿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同时两次给毛泽东写信,主张创建布尔什维克式的中国共产党。随后,与赵世炎、周恩来等筹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初名少年共产党)。1921年9月,与李立三、陈毅等因组织进驻里昂中国大学的斗争而被捕,10月被押送回国。是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他积极起草大会宣言,为制定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作出了贡献。从中国共产党第二次至第六次代表大会,历任党的中央委员。在担任党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主编期间,撰写了100余篇理论文章,宣传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政策。五卅运动前夕,在党中央召开的紧急会议上,正确地提出党应该不失时机地把上海工人学生的反帝斗争推向全国。1925年10月赴莫斯科,次年2-3月参加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六次扩大会议,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曾在旅俄支部会上作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的报告,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党从产生至1925年的情况和教训,第一次以“五四”为标志区分了中国民主革命旧的和新的两个阶段,并指出党的使命是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达到胜利。1927年3月回国。在党的“五大”期间,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进行斗争,被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兼中央宣传部长,代理中央秘书长。

在党的“八七”会议上,他批判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会后不久,以党中央特派员身份去北方局指导工作,曾在中共顺直(河北)省委会议上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并作了《党的机会主义史》的长篇报告,总结了“五大”以来党的历史经验,提出了整顿全党组织的主张。1928年6-7月,在党的“六大”多次指出党要注意“左”、右两种倾向。他从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出发,认定在农村进行武装斗争,建立割据局面是可能的。会议选他为政治局常委,仍任宣传部长。11月,他在《中国革命的性质及前途》一文中指出,中国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达到胜利,“就不可避免地要开始社会主义的转变”,而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就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条件。

1929年因病赴莫斯科疗养,1931年初回国,3月奉命去香港指导中共广东省委的工作。6月10日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壮烈牺牲,时年36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