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克,罗伯特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573页(858字)

【生卒】:1864—1944

【介绍】:

芝加哥学派的主要领袖之一。着有《社会学引端》、《旧世界特质之移植》、《种研究城市居民性格的提议》等。

派克生于美国宾夕凡尼亚州的哈维。密西根大学毕业后,任新闻记者。这一职业使他有机会了解现实世界的情况,为其日后在创建芝加哥学派时,采用亲自参与与观察的研究方法奠定了基础。

派克是受了德国着名社会学家齐美尔的影响,才最终走向社会学研究之途的,派克接受了齐美尔形式社会学的训练。1912年,他与芝加哥着名社会学家托斯相识,托马斯邀请他到芝加哥大学任教,并参加美国社会学学会,后任该会会长。派克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时,对确定该系学术研究方向方面,起了关键性作用。他重视实际问题,尤其是种族问题和城市的社会学研究,重视齐美尔的学说并促进符号互动理论的建立。

派克对社会学在各个领域中均有所贡献。第一,他使芝加哥社会学系在30年代居于社会学领导地位。第二,他引进欧洲大陆的社会学学说,尤其是派克曾亲自开设齐美尔的课程,介绍齐美尔的社会学思想,如齐氏有关行为与交互理论。第三,派克认识到城市问题的重要性,并采用亲身观察法,促进了芝加哥学派城市生态学的建立。第四,他与布济士(Ernestw Bongess)于1921年出版第一部重要的社会学教材《社会学概论》,在美国社会学界中影响既深且久,它对美国社会学学科的确立、研究方法以及对社会现象广泛的探索均有重大影响。

派克从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早期在芝加哥大学时间较少,精力主要放在种族关系的研究方面,他认为种族的接触与种族的混合,是文化变迁的基础。30年代,派克曾到燕京大学任客座教授,讲授“集体行为”与“社会学原理研究”,他的社会学论文集由燕京大学1933年出版,对中国社会学产生过较大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