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753页(931字)
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克罗齐着。20世纪初期西方着名的唯心主义历史哲学着作。克罗齐,贝奈戴托(Croce,Benedetto 1866-1952),早年研究过马克思主义,但始终持反对态度。他是新黑格尔主义的代表人物。这一哲学流派的基本特点是:倾向于神秘主义、集权主义和形而上学。
1902-1907年克罗齐编撰了反映自己哲学体系的《精神哲学》,该书的第四卷就是《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分为“史学理论”、“史学史”两编。前者共9章和一个附录。主要是阐发自己的历史哲学主张。后者共8章,通过勾画史学史各主要时期的轮廓,为自己的历史哲学观点举出例证。这一历史哲学的核心是历史和精神相吻合,即精神就是历史,精神活动是历史过程的决定力量。他说:“除非我们从这样一个原则出发,就是认定精神本身就是历史,在它存在的每一瞬刻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全部过去历史的结果,我们对历史思想的有效过程是不可能有任何理解的。”(《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3页)。他反对实证主义单纯收集资料,主张历史思维的积极性,甚至认为没有思维,没有所谓精神的动作,那么文件也不过是“声音和其他符号的混合体”。可见这种唯心主义已经走到了否认存在资料和文献的地位。
克罗齐虽然宣称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但又宣称历史的唯一主体是“世界精神”,而人则是“世界精神”的工具。这样,他的历史哲学就不可避免地和神学、和上帝创造世界的宗教史观联系在一起。克罗齐历史哲学中积极的方面是,强调历史要和现实相结合,即所谓“为了满足一种现在的兴趣”。他认为历史的发展有如滚雪球,愈滚愈大。现在的历史就包括了过去的全部历史,而且历史事件经现代历史学家分析、批判,已是现代人思想的产物;它不仅是简单地记录史实,而且也为当前的现实需要服务。他重视对历史的研究,强调传播伦理政治思想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西方史学家认为克罗齐的历史哲学教会人们“训练创造性的思想”,所以《历史哲学的理伦和实践》在欧美有着广泛的影响。1982年中国出版了傅任敢从该书英译本转译的中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