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话》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803页(848字)

严羽着。南宋歌评论着作。全书分为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诗证五部分。“诗辩”是全书的纲领,提出了许多极为重要的观点,是作者论诗的中心。“诗体”论述诗歌体制的发展。“诗法”讨论诗歌创作的法则和技巧。“诗评”评论宋以前的作家作品。“诗证”是对作品、选本及字句真伪、舛讹的辩证和考订。

全书内容丰富,几乎涉及诗歌创作及批评的所有问题。主要观点有:(一)倡导“妙悟说”,认为“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诗人要有很高的学识和见解,博取前人,酝酿胸中,认真体察领会,“久之自然悟入”。(二)针对江西诗派以议论、文字为诗的倾向,提出“别材”、“别趣”说,认为“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强调诗不同于“书”、“理”,有它自己的特点,即写诗需要形象思维,反对理学家以理语为诗。在此之前,一般人也看到作诗不同于逻辑思维,但只是从诗文体制的分别来看,所以总认为苏、黄诗风是由于以文为诗的关系。自从严羽提出别材别趣之说,才开始认识到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分别。这是严羽的贡献。(三)标举“兴趣”,追求冲淡空灵,蕴藉含蓄的风格。特别推崇盛唐诗,认为盛唐诗“透彻玲珑”,神韵悠然,有含蓄不尽的妙处,“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四)以禅喻诗。严羽的以禅喻诗,目的在喻诗,而不参禅,意在借当时禅语来说明优秀诗歌的浑然天成,毫无斧凿痕迹,不以追求形式美为宗旨,并非要求不立文字,“无迹可求”“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就是说:好诗的妙处,在于它的不黏不脱的特点及其想象性,不能太实、太切,是可以体会而难以言传的。

严羽在诗歌的见解上极力反对江西派,主张切中时弊,对后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但其“妙悟说”忽视诗歌的社会内容,具有唯心主义倾向,对以学问入诗一概排斥的主张,有一定的片面性,给明清两代带来消极影响。

上一篇:严羽 下一篇:元好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