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赛因,塔哈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895页(1341字)

【生卒】:1889—1973

【介绍】:

埃及着名文艺批评家、作家、教育家。1889年11月14日生于上埃及中部小城镇麦考亥一个小职员家庭。因眼疾3岁失明。他自幼聪颖好学,9岁即能背颂全部《古兰经》。1908年进入埃及大学学习伊斯兰文化、艺术、哲学和外国语等科目,1914年获博士学位。同年留学法国,先后在蒙彼利埃大学和巴黎大学(索尔本学院)攻读希腊罗古代史、西方哲学、文学、心理学以及希腊语和拉丁语。1918年以优异成绩通过博士论文《伊本·赫勒敦的社会哲学》,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埃及大学教授、亚历山大大学校长,1950年任埃及教育部长,1955年任阿拉伯联盟文化委员会主席等职。

塔哈·侯赛因的着述丰富,对阿拉伯文学的建树和研究作出了特殊的功绩。他博闻强记,学识广博,既具有阿拉伯文学的深厚基础,又具有欧洲文学的丰富知识,并善于把两种历史渊源不同的文学进行比较研究。他自法国回国后进行了大量欧洲古代文学和法国文学的介绍和评论工作,先后发表了《希腊戏剧文学》、《戏剧故事》、《巴黎之声》等专着,并翻译出版了法国着名作家拉辛的《昂朵马格》、伏尔泰的《查第格》等代表作。塔哈·侯赛因的两篇文学论文《纪念阿布·阿赖》(1914)和《论蒙昧时代的歌》(1926)曾轰动了阿拉伯文坛,引起了强烈反响。作者在论文中摒弃了陈旧的传统文学观点和宗教偏见,运用西方研究文学的新方法重新审视和研究了阿拉伯古代文学,从而提出了许多和古人、名人的观点相悖的新见解。事实证明,塔哈·侯赛因关于文学研究的新观点是具有历史意义的。由于他的倡导,使阿拉伯文学和文学史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关于文学评论,塔哈·侯赛因写了大量专着,主要的有《星期三的谈话》(1925),《哈菲兹和邵基》(1933),《阿拉伯半岛的文学生活》(1935),《谈谈诗歌和散文》(1936),《论穆太奈比》(1937),《文学和评论琐谈》《1945),《论战和批评》(1955),《谈谈我们的现代文学》(1958),《絮语》(1959)。

塔哈·侯赛因同时是个杰出的小说家。他着名的代表作是三卷本的自传体小说《日子》(1929,1939,1962),这部小说以作者自身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刻画了主人公如何与严酷的命运展开搏斗,以顽强的意志克服逆境并取得成功的道路;同时小说通过情节的描绘给读者生动地展现了一幅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埃及社会生活的绚丽画卷。《日子》问世后赢得了阿拉伯和世界文坛的高度评价。除《日子》外,还有《鹬鸟的呼唤》、《一个文学家》、《丢失的爱》、《苦难树》、《大地受难者》等小说和《先知外传》、《真实的诺言》、《两位长者》等小说体历史传记。除了文学评论和小说之外,塔哈·侯赛因还发表了大量关于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着作,如《埃及的文化前景》,《伊斯兰教的镜子》、《大灾难》、《思想家》、《荆棘天堂》等等。

塔哈·侯赛因在担任教育部长期间,提出受教育人人平等和实施免费教育等主张,为发展埃及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