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孝庵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909页(992字)
【生卒】:生卒年月不详
【介绍】:
新闻工作者,新闻学研究工作者。上海青浦人。早年曾在上海南京路大陆商场开设事务所,从事律师工作。1918年转入新闻界,在潘公弼主持的《时事新报》担任记者、编辑,达十余年之久。1920年冬,陈布雷筹办上海《商报》,他曾向陈提出过许多有关新闻事业的精辟见解,受到陈的器重。《时事新报》在报纸的版面和发行制度等方面所作的一些改革,如混合编辑,改良标题,直接采访,直接发售等,他都积极参加筹划。这些改革开始时,读者感到不习惯,排字工人感到不方便,反对的意见很多,他坚决支持潘公弼进行到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从事新闻工作之余,他还浏览各国报学名着,注意积累资料,致力于新闻学理论的研究。对新闻教育事业,他也十分关心。1925年,上海新闻大学筹建时,他是发起人之一,并且积极为该校函授班编写讲义。
1926年春,他以从前为上海新闻大学编写的讲义为基础,补充了一些材料,写成了20万字的《最新实验新闻学》一书,由上海时事新报社出版发行,1930年曾再版印刷。本书分为三编:第一编,新闻采访法;第二编,新闻编辑法;第三编,新闻标题法;是一部研究新闻采访学和新闻编辑学的专着。它的特点是注意当时国内新闻界的实际情况,并且指出报纸上存在的某些弊病,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在新闻采访学方面,他反对不负责任的“有闻必录”,认为新闻采访就是以最快的方法,报告最确实的消息;新闻必须“求其确(真实)、求其灵(快捷)、求其详(内容丰富)”。在新闻编辑学方面,他认为报纸编辑应该尽量为读者提供他们想知道的事实,充分揭示这些事实的新闻价值,让读者尽快地了解事情的真相,反对那种不负责任的、堆砌的“字纸篓”式的编排方法。1929年1月,邹韬奋在《生活》周刊上曾经以专文介绍他的这本书,特别赞赏书中的以下观点:“报纸之态度须极光明坦白,应立于人民地位上,为人民之代表,作人民之喉舌,其目光应注射于最大多数之最大幸福”。邹韬奋对他的那种“日进不懈”的刻苦钻研精神也给予很高评价。1929年,应谢六逸之聘,任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新闻编辑课教授。1931年起,主持上海新闻大学函授科工作。他的新闻学方面着作除本书外,还有《世界新闻史》一书和发表在1926年5月《东方杂志》上的《中国最近之新闻事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