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周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990页(1087字)
【生卒】:1578—1645
【介绍】:
明末学者、教育家。字起东,号念台。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后人称他为“念台先生”。早丧父,家境贫寒。通过自己努力,23岁考中进士,多年从政。后受奸臣陷害,同时看到明王朝大势已去,遂自杀。
刘宗周幼年由外祖父和母亲教养,成年拜许孚远为师,并与东林书院的高景远等相友善,常常往来切磋,共同讨论。曾在北京参加百善书院的教育活动,并在几次受迫害被罢官时从事教学工作。在浙江,他曾修建蕺山书院,所以学者们也称他为“蕺山先生”。后来,他还修筑证人书院,邀请志同道合的学者共同讲学。明清之际着名的学者黄宗羲、张履祥、陆世仪等人都对他执弟子礼,仰慕他的为人和学问,继承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刘宗周在教育实践中,曾提出证人主义的教育思想和系统的读书方法。他规定教育的目的是学做圣人,学做一个有完全性格的人。其方法是让学生“证其所以为人”、“证其所以为心”。他认为,人的性格完全,就是他的心完全,而“完全的心”不是别的,是“一元生意周流无间”。若人的修养达到这一地步,他就是圣贤了。
学做圣贤首先要立志,而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则必须通过三个程序:其一是“坚守”,即象孔孟那样,“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一直奋斗下去。其二是“安定”,即在学习中要集中全部精力,不为外物干扰,在坦然的情绪中进行。其三是“功夫逐渐成熟”,不能操之过急,渐渐接近目标。
在读书方法上,刘宗周采用朱熹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方法。他认为,“学者诚于静坐得力时,徐取古人书读之,便觉古人真在目前,一切引翼、提撕、匡救之法皆能一一得之于我,而其为读书之益,有不可待言者矣。”在具体读书时,他认为要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先读《小学》,再读《大学》,最后完成《四书》,按《论语》、《孟子》去实践;第二步,读《五经》,重在发挥人的心的机能;第三步,再读《四书》,并读《通鉴纲目》,以追溯源流,考究世变,博通古今,领会圣贤之道。除此而外,诸子百家都可以作一般的了解。每读一书时,不可违背《中庸》里提出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五个步骤,真正做到全面掌握书的内容。
刘宗周主要的教育着作有《证人要旨》、《证学杂解》、《读书记》、《读书法》、《原学》等等,全都被收集在《刘子全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