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994页(1266字)

【生卒】:1635—1704

【介绍】:

清初教育家。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直隶(今河北博野县)人。自幼家贫,年轻时曾一面耕田种菜奉养家人,一面勤奋学习。19岁考中秀才,20岁以后决意放弃科举仕途,专心自学。23岁,兼学医书和兵书,既读七家兵法,又学技击之术,从24岁开始从事教学,达四十余年,培养了很多学生

颜元少时喜好陆王心学,后又笃信程朱。因按“朱子家礼”居丧,深觉其不合人情,故走上了批判程朱理学的道路,提倡恢复“周孔正学”。早年,颜元以“思古斋”命名书房,自称思古人,信仰理学;后来,他认为只有周公的“六德”、“六行”、“六艺”才是真正的学问,感到在教书与研究学问时,“学”与“问”同样重要,故改“思古斋”为“习斋”,强调“思不如学,学必以习”,他教导学生要立志学礼、乐、射、御、书、数及兵、农、钱、谷、水、工、虞诸学,从事习射、习骑、习歌舞并练拳法。

在哲学思想上,颜元主张“理在事中”,反对朱熹“理在事上”的思想。他从理、气统一论出发,认为形和性亦是统一的。人性之所以会变恶,全是因为环境和不良习惯的影响使然。为了防止这些影响,一要进行教育,使人能辨别是非,明白道理,择善而从;二要改善环境。另外,颜元还提出“性有差异”,认为人天生的禀赋不同,所以人性就有差别。作为教育者不能忽视或抑制这种差别,而应让它充分发展。

在教育思想上,颜元根据“以七字富天下:垦荒、均田、兴水利;以六字强天下:人皆兵、官皆将;以九字安天下:举人才、正六经、兴礼乐”的政治纲领,提出教育必须培养能“斡旋乾坤、利济苍生”的“圣人”和“通儒”。而这些“圣人”、“通儒”都不同于已往,既能“兴礼乐以化民、崇仁义以明道”,又具有实际才干。

在教学内容上,颜元一反宋明理学的空疏无物,在“经世致用”的思想指导下,以“实事、实物”为教学的中心,包括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军事教育及体育教育诸方面,涉及到礼乐、书数、经史、文、天文、地理、水学、史学、工学、农学、兵法等内容。

在教学方法上,颜元注重习行和主动教育。他说,“朱子教人半日静坐,半日读书,无异于半日当和尚,半日当汉儒”。他批评死读书的文人习气,既限制了人们发展思想,又使读书人身体衰弱,是病天下的大害。他指出,“书本上见,心头上思,可无所不及,而最易自欺欺世。究之,莫道一无能,其实一无知也。”“口头说出,笔下写出,不如身上做出,乃是不自欺,乃为有实得。”

颜元一生着述颇多,有《四书正误》、《习斋记余》和《存性》、《存学》、《存治》、《存人》、《三字书》等。颜元死后,其学生王源、李塨等人曾编有《颜习斋先生年谱》和《颜元言行录》,记载了他的生平和思想。

上一篇:顾炎武 下一篇:李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