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999页(1204字)

【生卒】:1853—1921

【介绍】: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字又陵,又字几道。福建侯官(今闽侯)人。早年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英文、自然科学,主修驾船技术。1877年留学英国,探求富国之道,吸收了亚当·斯密、孟德斯鸠、卢梭、穆勒、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等人的思想,并注意观察英国的政治、社会、法制等。1879年回国后,以“西学”为主旨,相继在福州船政学堂和北洋水师学堂等处教书。

甲午战争以后,严复看到清廷的腐败,和维新派一起,用论辩、翻译、办教育、搞宣传等形式传播变法理论。1895年在天津《直报》上连续发表了《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辟韩》等四篇论文,抨击封建统治,在当时起到了震聋发聩的作用。在这些文章中,他反对顽固保守,疾呼:“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并且还揭露和批判程朱的“理居气先”,陆王的“良知良能”等唯心主义理论。为了给变法提供理论根据,他翻译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哲学、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逻辑学等名着。受到后人盛誉的《天演论》、《法意》、《社会通诠》、《穆勒名学》等“严译八大名着”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1879年,严复在天津办《国闻报》、《国闻汇报》,介绍中外大事。这些工作,影响和教育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

在教育思想上,严复批判了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认为西学和中学、新学和旧学是根本对立的。为此,他主张弃旧学、倡新学,废八股、兴学校,重视教育的作用。明确指出“国之所患,在于无学”,国家富强的根本问题在于教育民众,使其自治。他根据斯宾塞《教育论——德育、智育和体育》的思想,提出了“濬智慧,练体力,厉德行”的教育纲领,把“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作为变法改革的根本。

在教材教法建设上,严复也主张进行改革,提倡兼收并蓄。在他看来,学校应该首先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掌握语言工具(包括语法、逻辑、文学和写作四方面),并学会翻译。他提出的“信、达、雅”的着名翻译理论,在我国翻译界和外语教学中影响很大。1906年,严复在《中外日报》上发表了《论小学教科书亟宜定审》的意见,强调了小学教科书的重要作用,呼吁“最浅之教科书法,必得最深其学者为之”,要在一、二十年内使“中小学之教科书庶已完备”。尤为可贵的是,他强调理论教学应该与考察和实践结合起来。他说:“诚知学问之事,非亲历涂境者,虽喻之而不知。”

辛亥革命以后,严复的思想日趋保守,以至后来与袁世凯为伍,失了“天下清望”。他的主要着作有《瘉壄堂集》、《严几道诗文钞》等。着作和译着编入《候官严氏丛刊》和《严译名着丛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