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威廉·冯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019页(920字)

【生卒】:1767—1835

【介绍】:

德国教育家、史学家。出生于波茨坦,1787年入法兰克福大学,翌年转入格丁根大学。洪堡对德国教育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担任普鲁士内务部教育厅厅长期间,按照新人文主义的精神,对各级学校教育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使德国教育的面貌大为改观。他的主要教育论着有:《关于人的教育理论》、《柯尼斯堡教育计划》、《立陶宛教育计划》和《论柏林高等学术机构的内外组织问题》等。

洪堡接受了海涅、歌德、席勒等人的新人文主义思想,主张对人进行完全的人的教育,使人的个性充分发展。他坚持反对当时德国封建专制主义以及学校对学生思想和自由的限制,反对国家干预教育,而提倡教育和教学上的自由。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洪堡开始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

在小学,洪堡减少了宗教神学课,增设了实用知识的学科,如生物、史地、自然常识,使学生能够学到较为广泛和有用的文化知识。同时废除了体罚和死记硬背,采用实物的直观的教学方法。洪堡还特别重视小学师资的数量与质量,一方面请裴斯泰洛齐的学生喀尔、席勒到普鲁士办师范学校,另一方面又派教师到瑞士向裴斯泰洛齐学习。

在文科中学,洪堡削减了古典学科的内容,扩大了普通基础学科的教学。中等教育改革的另一重要措施是对教师进行选择。1810年规定,凡是担任中学的教师都得通过国家考试,合格的给予中学教师称号。这就改变了文科中学教师只能由神学家、牧师担任的状况,打破了文科中学对僧侣阶级的依赖局面。

1810年,洪堡和费希特创建了柏林大学,这所新型大学充分体现了洪堡办高等教育的思想。柏林大学开设“讲座”,采用新的教学方法,重视教授的讲演和学生自由选修,提倡学术自由,鼓励师生独立研究和对学术方面的新的建树。洪堡认为,大学教师的任务应当是对学生从事研究的一种引导;学生的任务则是独立的研究。洪堡首次提出的大学教学应与科研相结合的思想,对各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