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兴斯,泰纳·乔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033页(715字)

【生卒】:1854—1932

【介绍】:

德国教育家。出生在慕尼黑市一个市民家庭。1877年进入慕尼黑大学学习物理和数学。曾担任米兰希顿文科学校和诺尔痕堡商业学校教师。1895年至1920年任慕尼黑市学务官。后来到莱比锡大学担任教育学教授。主要着作有《德意志青年及少年的公民教育》、《劳作学校的概念》、《陶冶的理论》、《学校组织基本原则》等。

凯兴斯泰纳在教育思想上提出了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的主张。公民教育是他办教育的指导思想,劳作学校则是他对学校组织的一种设想和实施公民教育的机构。

凯兴斯泰纳根据德国统治者要求国民“绝对服从国家”的政策,主张学校教育应为资产阶级国家服务。他的公民教育的基本含义就是教育要培养公民,以便为国家服务。他认为公民的主要资格是:对国家的政治任务有相当的理解;具有从事某些技术职业的能力;具备国家所要求的道德品质。他公开宣称,公民教育目的在于反对“所谓无产阶级专政”。凯兴斯泰纳认为,公民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对学生进行有关公民知识的教育,即进行为国家服务的政治教育。他认为,实施这种教育,可以使学生“敬爱祖国”,了解国家的任务,激发学生由于对国家任务的了解而产生的国民责任感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其次,进行经济的职业的教育,培养和训练公民的职业智能。他要求加强职业训练,使国民学校成为“劳作学校”。在学校里,学生从事手工劳动,学会使用多种工具,认识各种材料的性能,获得各种技巧。最后,进行公民的道德教育和道德训练,培养学生的爱国心、忠实精神和牺牲精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