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培他滨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最新药物手册》第85页(1364字)
1998年美国首次上市。
【别名】希罗达,Xeloda。
【药理】是一种口服选择性肿瘤内活化的氟嘧啶氨甲酸酯。口服吸收迅速,并能以完整药物经肠粘膜进入肝脏。在肝脏,经羧基酯酶转化为无活性中间体5’-脱氧-5’-氟胞苷(5’-DFCR),接着在肝脏和肿瘤组织胞苷脱氨酶的作用下,产生中间体5’-脱氧-5’-氟尿苷(5’-DFUR)。最后,在肿瘤组织中,经胸苷磷酸化酶催化,转化为5-FU发挥抗肿瘤作用。
口服后,卡培他滨迅速、完全地转化为最初两种代谢物5’-DFCR和5’-DFUR,其后浓度呈指数下降,T1/2为0.5~1.0h。卡培他滨代谢的终末产物α-氟-β-丙氨酸(FBAL)的达峰时间约在卡培他滨用后3h,T1/2为3.32h。卡培他滨、5’-DFCR、5’-DFUR和5-FU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54%、10%、62%和10%。70%经尿排泄,排泄物中约52%的成分是FBAL。卡培他滨及其代谢产物不诱导或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因此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很小。肿瘤组织内5-FU的浓度明显高于血液(100倍以上)和肌肉(2倍)水平,同多种抗肿瘤药物有协同作用。
【用途及用法】主要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和乳腺癌。可作为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后的晚期乳腺癌的解救治疗。
2510mg/(m2·d),分2次口服,连用14d,休息7d,3周后重复。
【不良反应】多数为轻度至中度、易于处理和可逆的不良反应。治疗相关性3、4度毒性包括腹泻(14%)、手-足综合征(10%)、疲劳(7%)、口腔炎(7%)、恶心(4%)和呕吐(4%)。个别患者可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3%)。
【制剂】希罗达,片剂,500mg,60或120片/盒,瑞士巴塞尔豪夫迈·罗氏制药。
【临床评价】本品的最大特点是“选择性肿瘤内活化”,故肿瘤组织中5-FU浓度高,而全身5-FU浓度低,降低了5-FU的全身毒性。其抗肿瘤活性高于5-FU和优福定(UFT)。本品对曾经使用蒽环类或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临床上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和结、直肠癌,推荐用间断给药方案。治疗中不需预防和辅助用药,安全性好,可院外接受治疗,患者有较高的生活质量。
美国的24个医疗中心完成了对蒽环类和紫杉醇治疗后仍进展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一组开放性Ⅱ期研究,卡培他滨的用法为2510mg/(m2·d),分2次口服,连用14d,停7d,3周后重复。有效率为20%(32/168),包括3例CR,大多数在6~12周后出现疗效,病变稳定者为43%(70/162)。
【注意事项】动物实验中发现该药能导致胎儿死亡或畸形,因此孕妇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