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032页(1215字)

【生卒】:1847—1889

【介绍】:

日本明治初期的教育家、政治家。生于鹿儿岛,自幼修习汉学,爱好武技。1865年他被选送到英国伦敦大学留学,专攻数、理、化学科。1868年他学成归国,正值日本维新运动勃勃开展时期,他赞成明治政府实行资产阶级改革的主张,并积极参加政治运动。1885年伊藤雄文内阁建立,森有礼任文部大臣,致力于日本教育的改革。主要着作有:《宗教自由人是人生所天赋的》和《日本教育问题》。

明治维新之初,日本政府把学习西方、兴办教育视为“立国之本”,并当作基本国策确定下来。1872年,日本颁布了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令》,并以此为开端,经过1879年和1880年颁布的《教育令》,到80年代末制定的一系列有关发展各级教育的《学校令》,日本近代学校制度才最终确定下来。森有礼接任文部大臣的第二年,就连续颁布多项教育法令:《帝国大学令》、《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和《师范学校令》。这些法令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工作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在《小学校令》里,将初等教育学校确定为八年,分为两段:前四年的寻常小学和后四年的高等小学,实行收费制,前四年为义务教育阶段。但在生活水平较低的地区允许设立三年制的简易小学;高等小学的年限也可以分别定为二、三或四年。这种较为灵活的规定促进了初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据统计,1873年其初等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只有28%,1891年达到50.3%。《中学校令》规定,中学的学制延长为七年,分为五、二两段,五年制的初级中学称寻常中学,由地方设置和管理,是普通教育学校;二年制的高等中学校是中等教育的第二阶段,属于大学预科性质,由文部省大臣直接管辖。课程设置的特点是重视科学基础知识和外国语的教学,不仅门类较多,而且内容颇深。高等中学校是分科设置的,进行专科教育,它为培养专门人才,打好基础方面做出了显着成绩。《帝国大学令》加强了国家对大学的控制,并将东京大学改名为帝国大学。帝国大学效法德国办大学的经验,十分重视教学和研究两个方面的工作,实行学院制。帝国大学由大学院和分科大学两部分构成,大学院侧重进行学术和科学研究,分科大学则以传授专门知识为主,强调培养应用方面的人才。《师范学校令》确定师范学校分为寻常和高等两种。寻常师范学校由地方设立,培养公立小学教师和校长;高等师范学校由国家设立,培养寻常师范学校的教师或校长,也可以担任其他学校的教师或校长。法令还要求师范学校必须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师范学校的学生虽然免服兵役,但在校学习期间要接受军事训练,过着兵营式的生活。

森有礼凭藉多年在海外的见闻和经验,除着手日本教育法令的改革外,亲自到全国各地巡视,还在文部省建立督学官制度,以贯彻他的教育理想。

上一篇:福泽谕吉 下一篇:凯兴斯,泰纳·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