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德勒,迈契尔·恩斯特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037页(830字)

【生卒】:1861—1943

【介绍】:

英国比较教育学家,“因素分析法”的倡导者。出生在英国的巴恩斯雷,曾在温彻斯特和拉格比的公学学习,后升入津大学。在1895-1903年期间,任政府特别调查公报局第一任局长。从1903年起,在曼彻斯特大学担教教育史和教育行政学课程,1911年任利兹大学副校长;1923-1924年任牛津大学的大学学院院长。

萨德勒是20世纪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先驱。他针对19世纪考察比较法的单纯实用观点,认为对外国教育制度和组织进行比较,必须追究其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他强调,比较教育学的研究不能以借鉴外国当前的教育制度为目的,而必须以建立本国教育问题的整套理论,改进本国的教育事业为研究的终极目的。

萨德勒在特别调查公报局工作期间,对比较教育做出了较大贡献。这一时期,他历访德国、法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并发表了关于各国教育问题和考察研究的报告书,即由二十八卷组成的《教育问题特别报告书》。在这些报告书中,他不是单纯叙述各国教育情况,而是对比了美国、英国、德国等国教育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例如,《教育问题特别报告》第九卷(1902)刊登的“现在德国和其他各国中等教育的动荡”和第十一卷刊登的“德国和美国在教育思想上差别对比”等文章就是典型的例子。在萨德勒的论述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名言是:“校外的事物甚至比校内的事物更重要。”他认为,学校、教师、学生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都是同国家的存在复杂地结合在一起。教育是作为整体被社会决定的。因此,比较教育学家必须探讨并说明某种社会的、尤其是决定教育的各种力量。同时,萨德勒还强调以民族性的概念作为方法论的工具来说明教育思想和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萨德勒的比较教育思想成了20世纪比较教育学的奠基石,他本人也起到了从19世纪过渡到20世纪的桥梁作用。

上一篇:《教育论》 下一篇:孟禄,保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