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战国文字研究
书籍:中国语言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第979页(614字)
指1949年以后的战国文字研究。战国文字研究是当代古文字学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自五十年代李学勤发表《战国题铭概述》,运用分域研究的方法勾勒出战国文字的基本轮廊之后,三十年来出土了大批战国文字资料,有关研究取得重大进展。首先是考释出大量不识之字,对战国文字的地域特点、假借现象、文字形体的变化规律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象中山王器与曾侯乙墓编钟的长篇铭文在短时间内都得到通读,反映了释读水平迅速提高。裘锡圭、李学勤、朱德熙、黄盛璋、商承祚、张颔、高明、饶宗颐、曾宪通等人有关战国货币、简牍、帛书、陶文、铜器、盟书、古玺的研究论着,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罗福颐《古玺汇编》与《古玺文编》,张颔《古币文编》,台湾学者金祥恒《陶文编》,为收集和整理战国文字资料作出了贡献,其文字考释亦颇有创见。其他中青年学者在战国文字研究上也有不少收获。如李家浩对楚简、货币文字的考证,李零对楚帛书的解读,吴振武对古玺的考订,黄锡全、何琳仪对传抄古文的研讨,汤余惠对战国文字形体变化规律的探寻等,均有可观成绩。近年来,一些学者将战国文字与传抄古文相互印证,并将战国文字研究成果运用于《汗简》、《古文四声韵》的整理和诠释。战国青铜器铭文的分域和断代研究也取得进展,初步建立起楚国金文断代标尺。海内外学者利用先进科学手段处理漶漫不清的文字资料,如拍摄出较为清晰的楚帛书红外线照片,为辨识疑难文字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