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兴龙苏区反“围剿”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苏区辞典》第325页(745字)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五兴龙苏区红军在广东的五华、兴宁、龙川三县边界地区反对国民党军“围剿”的作战。五(华)兴(宁)龙(川)苏区的反“围剿”斗争是从1930年春开始的。1930年春,五华、兴宁、龙川三县的敌军对兴宁南厢的水口进行“围剿”。苏区红军第五十二团和地方赤卫队顽强抗击,曾多次挫败敌人的进攻。后因寡不敌众,实力悬殊,红军被迫退出水口,转移至兴宁北面的大信地区。1930年10月初,国民党广东军阀为配合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一次反革命“围剿”,纠集龙川、兴宁、五华、平远、和平等县警卫队共1800余人,分三路向五兴龙根据地发动进攻,苏区军民再次全力进行反“围剿”斗争。1931年春,正当敌人“围剿”苏区的严重时刻,苏区却错误地开展了大规模的肃清“AB团”运动,大批县、区、乡干部和红军指战员被诬为“AB团”分子遭受杀害,致使革命力量严重削弱。至1931年10月底,五兴龙苏区300多人的武装队伍,仅剩下20多人。后在敌人的步步进逼下,中共五兴龙县委一些领导人率领县工农武装和县委机关人员转移到江西寻邬芳田一带,坚持游击战争。1932年夏,恢复了兴(宁)龙(川)边境地区的党组织和武装斗争,并于同年7月发动了龙川黄麻布起义,苏区斗争形势有所好转。此后,从1932年8月至1934年上半年,广东军阀陈济棠又派遣军队伙同兴宁、龙川、五华、平远、寻邬、和平、定南七县反动武装对五兴龙苏区进行了多次“围剿”,苏区军民顽强抗击,尽管损失严重,但仍能坚持斗争。1935年夏,国民党反动军队再次重兵压境,围攻五兴龙苏区,红军游击队多被打散,党组织和游击队领导人有的被捕,有的牺牲。至1935年8月,五兴龙苏区全部丧失,当地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转入低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