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三军开辟黔东苏区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苏区辞典》第751页(863字)
1933年11月,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丧失之后,红三军在湘鄂西分局(书记夏曦,军长贺龙、政委关向应)的领导下转战鄂川边。12月19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湖北咸丰大村召开会议,决定放弃恢复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打算,改向四川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地区发展,提出“创建湘鄂川黔边新苏区”的口号,并采取积极行动。12月22日,红三军占领黔江,遇到强敌,被迫退出。为了摆脱鄂川敌人的“围剿”,红三军于1934年2月退往湘西北龙山县,趁湘西军阀陈渠珍参加黔战之机休整半个月,此后便在龙山、永顺、桑植、大庸、慈利五县之间游击。3月在慈利县江垭与湘敌作战后,中央分局决定重回酉阳、秀山,试图创立湘鄂边游击中心区域。4月14日,中央分局在利川举行会议,作出《关于发展鄂川边苏维埃运动任务的决议》,计划创造以小河、活龙坪为中心的游击区域。决定先进攻彭水,然后向酉阳、黔江方面游击。5月8日,红军出敌不意攻占彭水县城,发现彭水地势不好,遂命红军撤出彭水,西渡乌江,向黔东地区进发。6月15日到达印江、沿河交界地沙子坡,与当地“神兵”取得联系,并将“神兵”改编为红三军黔东纵队。6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枫香溪召开会议,决定建立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会后,红二军七、九两师分赴德江、沿河、印江、松桃、酉阳等县,发动群众建立各种群众组织和区乡苏维埃政权。在此基础上,1934年7月21日,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沿河铅厂坝张家祠堂召开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会后,黔东特区有了很大发展。到1934年9月,苏区已拥有印江、德江、沿河、松桃、酉阳五县地域及秀山部分地区,纵横100公里,10万以上人口,建立了17个区革命委员会,100多个乡苏维埃政府,先后建立了沿河、黔东、印江、德江、川黔边等独立团及数支游击队。黔东苏区的建立,使流动游击的红三军有了立足之地,同时为红六军的到来以及两军会师提供了环境条件,是红三军历史的重大转折,为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