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鸾炽造像记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360页(814字)

【简介】:

北周保定元年(561)六月刻。正书。五行,行六字。石曾归端方。《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公元六世纪一位无名书手刊刻的一方造像文字,寥寥数十字。字形东倒西歪,字口斑驳不堪,却引起了书法爱好者的浓厚兴趣,似乎有点不可思议,殊不知其中蕴含着深奥的美学原理。

《李鸾炽造像记》点画狼藉,丑陋无比,有的字缺胳膊少腿,有的字竟刻反了。安排得十分蹩扭的笔画组成了一些方形或三角形框架。可能是一位写字不工的人的大作,也许他又是一个性格古怪的人,或许他根本就没有用毛笔写,是直接用刀子信手刻成—当时佛敎盛行,善男信女极多,大家都纷纷造像行善,以求早昇佛国。刻工们生意兴隆,“急就”造像应运而生,如同战争年代爲将军们所刻的“急就印章”。

不管是怎样刻出来的,其造像旣丑且拙是毫无疑间的。按理说这种字是根本谈不到美的,可是有的人却偏偏喜欢欣赏这类饶有奇趣的、耐人寻味的“丑字”。

其实丑拙也属美学範畴之一。唐代窦衆提出“不依緻巧曰拙”,宋黄庭坚说:“凡书要拙多于巧”,明末傅山则说:“宁拙毋巧”,都很重视这种外拙内巧,形丑实美的书风。

爲什么拙的东西也算美的呢?在艺术作品中,有些形式稚拙丑怪的东西其实具有丰富的内涵,并不是单纯的、眞正的拙。英国着名美学家鲍山葵也说:有些丑实际上是一种“艰奥的美”,只有少数人才能欣赏。这个道理也同样适合鑒赏书法艺术。除了审美情趣的不同之外,能否欣赏和领会拙书的奥妙的关键在于个人的艺术造诣。涉书未深的人大多不喜《李鸾炽造像记》这类拙书而偏爱那些甜美的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