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氏离堆记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552页(732字)

【简介】:

年代不详,颜眞卿书。淸道光十年(1830)郭尙先、吴梁杰访得于四川新政离堆崖下。残存五十,整字凡四十七,半字七。旧搨本“尙未”之“未”字下撇少捐;“虚口”之“虚”、“水者”之“水”两字完好。

【赏析】:

淸道光十年(1830),当书法家郭尙先发现《鲜于氏离堆记》还保留于四川遂宁县的山崖上时,这块着名的摩崖石刻,大约已被人们遗忘了六个世纪。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八月,颜眞卿因事获罪,被贬谪爲蓬州长史,蓬州即四川遂宁县,颜眞卿在途中曾路过新政县,并特别拜访了当地望族鲜于忠通,并爲鲜于氏写了此篇“离堆记”。离堆,乃当地之山名。由于鲜于氏于离堆山之东开凿了石堂,才借机邀请了颜眞卿写了此记。记中详述了鲜于氏家族的业迹和开凿石堂的始末。二年后鲜于氏请来当地名匠,将此记刻于离堆山的摩崖上,时在宝应元年(762)。

《鲜于氏离堆记》笔力沉雄,结体丰伟,很像《东方朔画赞》之趣味。《东方朔画赞》爲颜四十五时作,《鲜于氏离堆记》则爲五十一岁作,用笔更趋成熟,风格也日渐鲜明。我们可以在那些短而壮的点画中,充分感觉到笔画间的力量。仿彿一股忠义之气,跃于字间。

《鲜于氏离堆记》宋时便磨捐、风蚀严重,今天仅存五十八字。所幸槪文被收录于《颜鲁公文集·卷十三》中,不过摩崖本身的风化,点画锋芒的模糊,倒使刻记增添了许多扑朔迷离的色彩,记中的字也更具此篆籀用笔的意味,高古而浑穆。

上一篇:颜家庙碑 下一篇:刘中使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