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和贾至诗轴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946页(1056字)
【简介】:
明·陈淳书。凡五行,共六十六字。上海博物馆藏。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七)。
【赏析】:
陈道复这幅立轴写得相当潇洒、奔放,颇具气势。
陈道复曾受业于文徵明,书作体势开张,纵横恣肆,且较文更有所发展;后又在学习杨凝式上下过一番功夫,融会贯通而能自出新意。这幅作品给人的感觉是气势磅礴、笔意连绵、痛快淋漓,犹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陈在一些字的处理上不泥常规,如“莺”的双火字头、“阑”的门字框等,都故意向外拓出,从这些地方来看,陈道复明显地受到了张旭和怀素的一些影响。
如果我们将每个单字都人爲地划出左右方向的对称轴线的话,値得注意的是,只要我们将这幅作品中每个单字的“对称轴”连接起来就不难发现:它们是左右摇摆着的。例如“鷄”轴线向左摆,“鸣”略向右摆(指轴线,下同)“紫”又略向左摆,“阳”基本恢复垂直(对于“紫”,又等于是向右摆):“曙”、“光”均向左摆,“寒”回到垂直位置(但对于“光”,等于是向右摆)、“莺”、“啭”又向左摆,等等。这些对称轴虽然是人爲认定的、无形的,但它们的左右摇摆,却能给人以实实在在的明显的动感。
陈道复的字在结体上也是不拘常规的。如“州”字,第一撇与最后一竪,都作了过分的、斜而长的夸张。尽管如此,因爲上述夸张是围绕字的重心进行的,所以仍然使人感到,这个字本身是稳定的。加之,“点”之后的数笔作一笔书完,犹如一根被弯曲的弹簧,可使人产生许多遐想。似乎,如果有什么外界因素会使这个字倾斜的话,那绷紧的弹簧,以及那长长的撇(即第三竪,陈写成爲撇),好像就会产生一种恢复力使之平衡。再如“拂”字,是在一种呼应关係中取得平衡:最后一竪之前,“拂”字的倾斜之势几乎已成定局,然而最后竪笔一出—这一笔是明显地向右倾斜。两部分的呼应,立刻改变了原来的局面,它使对称线差不多恢复到了竪直方向,整个字也就趋于平衡。
这幅作品的美中不足集中地表现在动感似乎有点过于强烈—任何事物都有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就会走向反面—字的对称轴本来已经摇曳不停,加之行笔迅速,线条夸张,倒显得有点稳健不足了。